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2年的报告中指出,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480万,占全球总数的24%。这一数据背后,除了庞大的人口基数、特定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外,不恰当的清洁习惯也被视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病从口入”这一古训,在强调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同时,也隐含了另一个重要信息:除了食物本身,我们日常使用的餐具如碗、筷等,同样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实际上在维护我们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一些在洗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习惯,它们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并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不等碗筷晾干就收:未完全晾干的餐具上,细菌数量可能显著增多,长期如此可能增加患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并可能间接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
长期不换洗碗布:洗碗布是厨房中细菌滋生的高风险区域。建议每1至2周更换一次,并在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并晾干,以避免细菌滋生。
不及时清洗碗筷:将脏碗筷长时间堆积,不仅增加了清洗的难度,也为细菌提供了充足的繁殖时间。建议饭后立即清洗餐具,或在食物残渣干燥前完成清洗。
滥用洗洁精:洗涤剂虽然能有效去除油污,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化学残留物留在餐具上。这些残留物可能增加肝脏的代谢压力,并可能干扰人体的激素平衡。因此,建议使用洗涤剂时减少用量,选择天然植物成分的洗涤剂,并确保彻底冲洗。
洗碗后使用抹布擦干:已讨论过抹布的污染程度,因此使用抹布擦拭刚洗净的餐具可能再次引入细菌。更理想的方法是让餐具自然晾干,或使用一次性厨房用纸擦干。
洗碗虽为日常琐事,但其背后蕴含的健康意义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关注生活细节,培养良好的清洁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维护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从改善洗碗习惯开始,共同守护家庭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