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连排课,两个班内容一样,但是方式完全不一样。
准备了很多事情,默写词语,讲课外古诗诵读,默写古诗,讲试卷......总之,安排得是满满当当。当我真正去上课的时候,我感受到麻烦了。做这个,又做那个,感觉要做的事情太多,好像赶着趟一样地在上课。
先上的四班。先听写了一二单元的单词,抽四个学生到黑板上听写。听写完毕后进行改正,就花了不少时间。接着开始讲四首古诗,这一过程都是我在讲啊讲,做好的PPT也忘了拷贝,只能够干讲了。在之后又开始学习专题学习活动——人无信不立,也是我来讲,学生做笔记。等到结束,让他们做了今天的练习。
两节课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我在讲,口干舌燥,但是收效甚微。学生被动地做着一件又一件事情,收获能有多少呢。打心底觉得很少。
到三班上课,我转变策略。先和学生聊一聊期中复习可以怎样进行。先是给学生五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大家通过交流,得出更全面的思考。每一小组的代表上台分享。意外的是,大家都讲得很好啊,基础要落实过关,阅读题,写作题,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会给你一片草原。通过同学们的分享,虽然只有三天,我觉得大家应该也有一些方向了吧。
接下来古诗讲解环节,我也请同学们通过合作来分析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以及怎么写这三个问题。通过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以及手法来把握一首诗。四个大组,每一大组一首诗进行学习理解,并通过讲述的方式分享给大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小组合作,那么每个人都要去读这首诗。小组代表上台分享,那么没理解这首诗的学生可以去学习和理解。这是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大家有所收获。最后,我也针对学生的表达做一些补充。
最后,进行专题学习活动的学习。先让学生看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当场解决问题(以我的帮助为主)。学生关注了名言和故事,比较拗口难以理解的,我们就一起过一遍。最后给同学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尝试做微演讲——提出论点,并用名言和故事来论证观点。最后有四位同学上台分享,为他们的勇气点赞。应当多给大家这样的机会啊。
后两节课,我基本上处于补充和辅助的状态,帮助同学们学习和理解。我认为这时候我的状态是正确的,应当给孩子更多思考的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小组合作的时间,以及表达分享的时间。学生有思考收获,我呢,也不会口干舌燥反而觉得毫无收获了。
放下焦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展示的时间吧。以及,任务真的要少而精,让每一个人清晰自己的目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