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接着看赵国名人蔺相如的第二个故事,这篇故事也是选入小学课本(至少我那时候是)。这也是蔺相如和秦王第二次见面,第二次的见面,更是气氛紧张,相互碰撞,火花四起,充满冲突。
自译部分
秦王派使者出使赵国,见赵王(赵何),说:“之前的事不好意思啦(完璧归赵与秦伐赵),秦王邀请您去渑池一聚,共结盟好。”赵王不知道秦昭襄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表示不想去,廉颇、蔺相如一起反对,说:“您要不去,就代表咱赵国示弱怕秦国了,大王三思。”赵王只好前行,蔺相如陪同。
廉颇送行到赵秦边境,跟赵王说:“大王前去,盼您计算好往返路程和开会所花费的时间,前后不能超过三十天。如果超了三十天,我们就在都城拥立太子即位,以断秦国要挟。”赵王应允。
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谈,共同饮酒,喝到尽兴时,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同意并照做了。蔺相如见状,待赵王演奏完毕,立刻邀请秦王击缶,秦王拒绝。蔺相如说:“您若不同意,我立刻割断颈动脉溅你一脸血你信不信?(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秦王左右侍卫也不是吃素的,见蔺相如威胁秦王,立刻抽刀想砍了这无礼之辈。哪知蔺相如怒目圆睁,龇牙呵斥,“看鼠辈敢动我毫毛?”(张目叱之)左右侍卫见状(应该是怕蔺相如冲动,真对秦王不利),吓的不敢再动(左右皆靡)。秦王见状,面漏不快,勉强敲了一下缶。
之后,酒宴不欢而散,秦国也没有再对赵国实施不利行为。
读书笔记
1、渑池之会和完璧归赵也大致类似,文章着重刻画了蔺相如的勇敢坚韧、对外强势之为。蔺相如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对外极端强势,而对内又懂得妥协(负荆请罪的典故)。近段时间两次与秦昭襄王的会面,蔺相如都为主要角色,两次击垮了秦王的面子。我们从秦昭襄王的对外强势对内镇压的姿态来看,也是一名颇强悍的人,与蔺相如的会面,真如火星撞地球,一物降一物。
2、但是文章读完,我们应该从蔺相如的这种英雄气概中抽身出来,想想这次会盟的意义。
3、从秦国来看,这几次与赵国的会面,除了试探的意味,还有结盟、瓦解的含义。
试探并不用多说,两次会议结束,秦王应该有个大致的判断,即赵国实力强盛,重臣皆有才干,而赵王,确实比他父亲武灵王差强人意一些。
目前阶段,秦王确实想与赵国结盟。毕竟秦国此时的战略目标是楚国,魏韩已被打服,燕齐不足为惧,就怕赵国背后插刀,所以竭力想拉拢赵国势力。但你看秦昭襄王霸气威武自信的劲头,想和人家结盟还不忘羞辱人家,真的是怀揣的我现在不想揍你,现在你必须跟我混的流氓气息。
还有就是想瓦解赵国的深层含义。目前局势,秦算大国,赵算强国,其他势力,基本已经不入流了,但还存在,就怕野草春风吹又生。所以现在秦国拉拢了赵,昭示天下,赵和我大秦是一伙的,你们掂量着些。别的势力除了惧怕的念头,更多的是会感觉到赵已经背叛,尤其是三晋大地和山东势力,这就相当于散兵游勇的老大哥主心骨突然叛敌了啊。
4、从赵国来看,这几次会面的影响,其实是国家外交部署的选择。一派选择亲秦,二派选择孤立秦。目前结果来看,是一派势力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应该也是新赵王赵何想达成的。这种局面的形成,也是被逼无奈,赵国现在没有一个靠的上的势力和秦国玩耍,再加上完璧归赵后,秦军对赵国的敲打(都打到代了,快到邯郸了),现在也只能暂时隐忍,随机应变。并不能说赵王是墙头草。
5、赵国为什么两次都能在会晤中占上风?因为楚怀王给后世立了活生生的榜样。赵王去秦时,廉颇已在边境布下重兵,毕竟赵军团野战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30天不见赵王就立太子的宣言,让秦国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