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同学
01
读书是我从小培养起来的一个爱好,其实说爱好也不对,习惯,更恰当一些。
在大家喜欢爬树捉鸟的年纪里,我更喜欢把竹椅搬到葡萄架下,拿一本书,一坐,就是一整天。
其实那时候可以读的书非常有限,除了几本破破烂烂的动画书,就是父亲偶尔买的《故事会》和《读者》,好在邻居家藏书很多,有时候,我也会过去借几本。
读书可以让人安静,沉浸在故事中,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眉头紧锁,因为情绪太丰富,妈妈怀疑我不太正常,经常说我:“别老读那几本破书,多出去走走!”
刚上高中时,父亲给我买了一个mp4,除了听歌外,我还在里面下载了很多电子书。看着那个小小屏幕,我读了韩寒的《三重门》,也读完了三毛全集。
三毛说她在别人上初中的年纪,就读完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所有外国名著,在惊叹中,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也要做一个认真的读书人。
我比较随性,跟着自己的心走,所以读书时,看的更多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书籍,因为热爱,所以持久,读书多了,整个人,都比过去好了很多。
我记不住所有内容,但我知道,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在慢慢塑造着我。
02
之前我以为每个人都喜欢读书,但后来我才知道,并不是这样,真正热爱读书的人,少之又少。
真正的热爱,不带任何功利性,喜欢的原因,就是因为两个字,喜欢。
高中时,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我把那里看作小天堂,每天下午去一次,每天借一本书来读。我读文集,读小说,读诗歌,读古文,那里有金庸古龙梁羽生,有鲁迅茅盾郭沫若,每一本到我手的书,我都会用心读完。
因为课业紧张,所以我几乎挤出了全部的空余时间:晚自习结束后,早上上课前,课间,午休时间,外加周末……
等我上大学以后,读书愈加疯狂了,有时候也和自己较劲,能多读一本书,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偶尔也想叫同学一起读书,但他们会问我:天天读书有意义吗?
一句话,我知道我们不是一路人,不强求,读书的路,必定是孤独的路。
03
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认识一群真正热爱读书的人,但通过网络,我毕竟遇到了,两次我们组织的读书会后,有一种莫名感动,每一个人读书都很认真,每一次分享,都让人收获很多。
建过社群之后才发现,想要营造一个很好的社群氛围,很难,而且人一多,管理麻烦,低门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群沦陷。
所以经过选人和很好的管理,六月末,我建起了一个高质量的读书社群,每周六一次固定时间的读书分享会,大家都有机会参加,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最爱的书。
现在我们已经做过两次分享了,再加上平时的交流,我和群里的很多人,已经成了朋友。昨天我自己的微课结束后,小颖还跑来问我,如何可以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这两周里,我们分享了《悟空传》、《我们仨》、《人生》、《霍乱时期的爱情》、《皮囊》、《人间失格》、《怪笑小说》等十几本书,之后陆续,我们还会分享更多。
其实这样的形式,我在大学的时候也做过,因为当时负责一个文学社团,所以我们每周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定一个教室,每次面对面交流。
没有功利,全靠热爱,每一次,都兴趣盎然。
04
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后才发现,原来爱读书的人,真的很多。
也就是在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交朋友,自然、舒服,有活力,有热情,更有思想碰撞出的火花。
越长大,能遇到的走心朋友越少,也就是越长大,才发现长大其实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少就是多,精简后的,肯定是最好的。
但书是不能少的,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买书、借书、读书,偶尔也送书,以书会友,还是蛮有趣的。
最近在家休息,每天还是和学校一样的作息,不过起得更早,五点多,然后锻炼、读书、写作、上课、观影、讲课……
充实每一天,不虚度。
昨天又加上了一个好几年不联系的高中同学,她在做人力资源,欣喜相逢的感觉,聊了很多,感觉大家也都长大了很多,但唯一没变的,就是我们对书的热爱。
在这里许一个小小心愿,留给自己。
愿此生,有书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