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与少阳腑证。
同样的大柴胡汤也是一样。这个汤剂你说它是半贴承气汤半贴小柴胡汤,也对。但是合而论之,它是一个治少阳腑病的方。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 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六经病的总纲内容的时候,伤寒例的时候,当一个人少阳病的时候,脉就绷得紧紧的变弦脉,然后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都是小柴胡汤证,‘宜小柴胡汤’,然后他就说,‘不差,与大柴胡汤’
如果你是少阳病,小柴胡汤没吃好,那现在就吃大柴胡汤,他没有到什么大便燥结、什么发高烧,就是这一个第三卷的提纲的部分,会让人感觉到说,少阳病小柴胡汤没吃好,就吃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比较猛。
所以大柴胡汤是有意义的,就是标准的大柴胡汤证,少阳腑证,这样看待它的。所以这个东西,它那的大黄,可能就是要把这个胰腺炎啦拉、胆囊炎啦、那个胆结石那些热毒把它清掉,而这个东西就跟大便燥结承气汤用大黄的意义是不一样。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 ,日三服。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而相对于这个状况,桂林本上面有一条,他说,“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伤寒发热,发烧,然后出大汗都没有好,然后呢,他的胃这个地方是闷闷硬硬的。
大柴胡汤的煮法与大黄药性。
《桂林本》这样写,所谓的和解剂哦,还是说只管用六碗水再煮到三碗水吧,所以,我们还是依照这个一般宋本的写法,就是用六碗水,再煮成三碗水,这样喝好了。
标准大柴胡汤证条文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