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
周末好!

秋天是满载收获的季节秋天是满载收获的季节,在霜降这个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里,孩子们也收获了童话剧与秋季运动会带来的双重快乐,更在体验中悄悄长大。
这一周过得格外充实忙碌,周一的童话剧、周三的运动会,孩子们全程投入其中,用热情与认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本次童话剧对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共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时,我们聚焦两个核心探究点:一是探寻莉莉身上阅读的闪光点,学着像她一样走进故事,让文字带我们看更广阔的世界;二是通过对比,发现威力巴尔德不爱阅读、缺乏思考、强权自私的特点,明白“武力震慑”远不如“智慧待人”可贵。
说实话,筹备初期我心里满是忐忑,怕孩子们放不开、记不住台词。可没想到,这帮小家伙远比我靠谱!共读时,他们眼睛亮闪闪的:聊到莉莉用知识解决麻烦,有人立刻举手:“老师,莉莉不慌张,是因为书里教过她办法!”说起威力巴尔德的霸道,又有孩子皱着眉吐槽:“他以为长得壮就了不起,根本不懂道理!”不用过多引导,孩子们早已通过对比吃透了角色精髓。
周一的正式演出更是让我又暖又感动。孩子们穿着简单的道具服装,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道具摆放早了,有人主动帮忙移开;雪因病缺席,恬恬、尚泽、楷淇、晨栋、桓鸣、校萌主动调整台词;淋芋、蔓溪、睿、馨戈作为旁白,沉着又自信地讲述着故事;雨谦演绎的“悄悄潜入”更是惟妙惟肖。家长们也反馈,孩子们全程井然有序。或许我们的台词不够流利,动作不够标准,但那份投入与认真,比任何完美表演都更珍贵。演出结束后,孩子们还用笔写下了这本书、这个角色、这场童话剧带给自己的成长——这就是故事与体验的力量,远比一百句道理更深入人心。
刚从童话剧的兴奋中缓过神,周三的秋季运动会就如约而至。这可是孩子们盼了好久的活动,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跑步比赛时,小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般冲出去,一旁的小伙伴扯着嗓子加油,喊得脸红脖子粗;跳绳、钻山洞项目里,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不管输赢都互相鼓励。
其实运动会,最大的收获从不是输赢,而是孩子们在过程中慢慢学会独自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藏着悄悄萌芽、愈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第一场滚车轮比赛我们赢了,孩子们别提多开心,难免有点小小的得意忘形。可接下来的项目,我们拿到了第二名。也正因这份小小的落差,班级间有了些可爱的“小对立”——大家都知道,三年级是由原来二年级的三个班平均拆分而成的,运动会前,孩子们和原班级同学的旧友谊还在;但这场比赛过后,“新二班”的集体归属感,竟在不知不觉中扎了根。就像林源、承泽、雨谦、亦恺这几个小男生,听见别的班提起“二班是第二名”,立刻急得脸红脖子粗,一个个梗着小脖子维护班级,那股认真又倔强的样子,既可爱又让人动容。
虽然班级最终没能拿到第一名,但每个孩子都在比赛中收获了坚持与勇气,还为自己定下了新的前行目标。

这一周虽忙得脚不沾地,但看着孩子们在童话剧里学会思考、勇敢表达,在运动会上懂得合作、不畏挑战,那份满满的成就感难以言表。这些经历就像秋日里沉甸甸的果实,装满了快乐,更藏着孩子们悄悄长大的痕迹。原来成长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瞬间,而是由这一点点的体验、一次次的尝试,慢慢拼凑起来的美好!
语文课:
语文课上,前四单元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啦!接下来一周,我们会在推进新课的同时,同步开展前四单元的系统复习,帮孩子们把知识扎牢、巩固。
在教室做题时,我发现了一个小问题:部分孩子明明知识点掌握得不错,但做题时总在细节上“栽跟头”。比如题目里已经明确画出关键词——“正确的画‘——’线”,可下笔就习惯性打了“✔”号;还有些孩子是没看清题意就匆匆作答,并非不会做,而是审题不够细致。
起初我也会想,既然知识点已经掌握,这些小错误是不是可以多包容?但细究下来才发现,书本上的知识点就那么多,常考题型也相对固定,卷子除了检测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他们的做题习惯——审题是否认真、是否能按要求作答、有没有细心检查的意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失误”,其实暴露的是习惯上的漏洞。而认真审题、按要求做题、严谨细致的习惯,远比单次作业的对错更重要,不仅能帮孩子在考试中少丢冤枉分,更会影响他长远的学习态度。
接下来复习阶段,我们会重点带着孩子练审题、养习惯,也麻烦大朋友们在家辅导作业时,多提醒孩子“先读题、找关键词、按要求做”,一起帮孩子把这份“细心”刻进日常!
温馨提醒:
1.我们教室朝南,阳光充足。给孩子们穿衣服的时候,采用多穿几层,方便热的时候孩子们脱掉,能根据温度及时调整,既保暖又不束缚活动。
2.家庭作业是底线,一定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如有特殊情况,请及时与各科老师沟通。
3.周日晚上督促孩子收拾整理书包以及第二天要带的水杯,物品。
相信种子 相信岁月
溪流教室守护者
2025.1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