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育孩子的起点:就是了解和理解。
二、系统化的浸泡式的学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三、宏观上看待孩子的成长,微观上解决孩子现实问题。
第一:0--1岁心理行为
(一)保证乳儿生长发育的营养
(二)满足乳儿的情感要求(这个时候呢,我们一定要多抚摸孩子)。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及时多抚摸孩子,一定会让孩子得这个皮肤饥渴病(意味着:容易早恋,墙头草哪边说哪边倒,没主心骨)。
(三)经常与乳儿交谈,【这时期的乳儿语言电报语言】三岁以后的孩子还是不愿意给别人交流,那一定是你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四)重视感官功能与动作的训练【全家爬起】
(五)减轻分离焦虑:
1、在家里面找一个孩子不容易看见你你容易看见孩子的地方。
2、在家里面多给孩子配一些柔软的玩具。(柔软的智慧)因为家里边的情感也必须要是柔软的,营造家庭的柔软的氛围。
3、增强孩子与亲戚朋友交往。
4、画一个家里边到幼儿园的地图,画一个幼儿园到家里面的地图。(这些都可以减轻孩子的焦虑)
第二:1—3岁心理行为
(一)断奶的心理保健:
1、断奶的心理需求:
真正科学的断奶:减少断奶的次数和增加辅食的次数。
2、视听嗅味触:
3、口头语言的训练:用点头摇头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
孩子1到3岁都开始重视培养孩子表达的能力。
(二)0—3岁培养孩子的三个好习惯
1、0到3岁培养孩子的睡眠能力:有起床流程没有睡觉文化。
2、吃东西的能力,所以我不,到我做。
3、卫生习惯(刷牙整理自己的衣服,洗脸呀等等)从卫生整洁的角度去引导孩子
4、及时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比如说吃手跺脚等等)。
(三)3到6岁心理行为
(一)游戏活动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生理保姆
孩子是爸爸妈妈精神保姆
1、游戏中必须有游戏的角色。
2、游戏中的情绪。
3、游戏中的合作与竞争。
(二)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2、家长优化自己的语言
3、对儿进行数概念的培养(路边十个按照流程计算,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有的社会化培养
1、多带着孩子做贡献【环境就是道场】
(四)6—12岁教养的发展
做题时把不会的弄会,把会的写对!
1、学会学习 :
2、自我评价:
3、自我控制:
4、道德行为:
5、共同调节:父母与幼儿共同做决定。
(五)6—12:最重要的是各方面
1、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睡前阅读)家长给孩子读书。
2、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3、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
4、超级重视情商的培养。(情商是: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智商低,情商高,贵人相助,这个智商高,情商低,怀才不遇遇。
(六)12—18的心理行为: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2、性意识的建立(从12岁开始,让孩子掌握一项体育项目)
3、一起和孩子谈谈:妈妈和女儿,一起谈谈男人,爸爸和儿子一起谈谈女人
4、心理和身体发育是不协调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当你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扪心自问一下,你有没有教过他?你有没有引导过她这种行为?或者是这种用词,你有没有给她讲过什么是对的?
教练型的领导:教练是定标准的,按标准做,这叫做流程,给方法,给标准,给流程自己摸索。
保姆型的领导:打感情牌照顾的可好!事无巨细。这样的领导是不成熟的。
保姆型家长:感觉特别亲,为孩子自考虑,对孩子十分的溺爱,太没有界限的时候,很容易培养蹬鼻子上脸的孩子(因为在他心里你就是保姆,他对你没有敬畏之心)
教练型家长:标准告诉你,自己练自己摸索
5、自我意识会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