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代的曹相国》
一句萧规曹随道尽曹参为人之道。
若论楚汉人物,刘邦手下,张良,萧何,韩信,具个可圈可点。
可那曹参为相三年,胡吃海喝,件事没办,然被千古传诵。沛县起兵之前,曹参是狱掾,萧何是主吏掾,刘邦是亭长,三人交情甚好。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时期相国,史称“曹相国”。初仕秦朝,起家沛县狱掾。秦二世元年,参加沛县起兵。身经百战,反秦灭楚,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将士都为曹参说话:“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刘邦于定都长安后,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出任齐国丞相,辅佐齐王刘肥。汉惠帝即位,继任萧何为相国,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修筑城池。萧规曹随,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那个曾站在权力巅峰,却心如止水,大汉名臣曹参。他低调隐忍,刘邦二号功臣,却是刘邦最重要的心腹大将。
吕后强势,同刘邦组合可称得上“黑白双煞”,对待功臣问题,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张良、萧何或激流勇退,或小心谨慎,才得善果;韩信、彭越和英布,因过于能干,或不善隐忍,先后被捕杀,死于非命,落得下场极其悲惨。
为了不让曹参自恃功高劳苦,刘邦在众人面前来了场指桑骂槐的表演。刘邦先是召集来了陪他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们,在说到兴起之后,刘邦有意无意的说出了这样一段,极其具有侮辱性质的话。
刘邦言道:
“众爱卿知道,这打江山其实和打猎一样,这猎狗很常见,但能驾驭猎狗的猎户却没几个,所以,这武将就好比是那英勇的猎狗,但能指挥武将的谋士才不可多得啊。”
听完这段话,曹参就算再笨也能听出刘邦的画外音,为了活命,曹参就算心中有再多苦楚也只能忍着,为了不落的和韩信一样的结局,曹参归还了汉丞相印,来到了只是郡县的齐地,成为齐王身边一个小小的相国。 曹参别说“汉初三杰”,连“汉初三大名将”都没混上。怎么论也是“丰沛功臣集团”元老,当年曹参和萧何都是秦政府的小职员,交情不错,等到两人跃升将相行列之后,反而有了嫌隙。但即便如此,萧何临终的时候,推荐的贤才只有曹参。曹参就这样接替萧何为相,但奇怪的是,他完全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思,反而一切照旧,无所变更。
曾经那个枕戈待旦的平阳侯曹参,
虽没有当千古名相的才能,但他却以另类的方式来诠释了治国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不改变好的法度,也没有那种不可一世,唯我独尊的傲慢。平淡的如同从未有过。
无为而治穿越时代的曹相国,征战天下,见惯生死,看透世道。深知民心思安,每次变革都是生灵涂炭,积贫积弱的汉家百姓早已承受不住变革动乱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戚,才是最好的治国之道。便开启了“无政府主义”
任由国人自由生长,尽量宽容,行为敦厚,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用人成事之根本。穿越时代,穿越中西。有人认为可以从道家圣人老子、庄子的作品发现无政府主义的宗旨,如“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同样,无政府主义倾向也可以溯源至古代希腊哲学家的观点,比如斯多葛派哲学创始人芝诺,还有阿瑞斯提普斯,他说智者不应该为政府放弃自己的自由。
这曹相国,行伍出身,从热血沸腾征战天下,到心如止水,经历了怎样的心里路程。若用忍辱负重四个字显得索然无味。一个人的选择有时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古代统治者无不是披着儒家的外衣,行着法家的龌龊勾当!穿上孔子裁剪外衣,牵着韩非子喂大恶狗。粉墨登台,直至狼狈收场曲终人散。秦吏出身的曹参以旁观者的视角俯视周遭选择了平庸,恰恰这平庸成全了彼此乃至天下。
拥抱平庸也是一种智慧。 忍辱负重的曹参最终成为了汉朝的第二位相国,开创了汉初清明社会。萧规曹随,治国理政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汉武帝刘彻,亦是得意于此一脉相承,才有雄才大略之功绩比肩秦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