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太多了,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深感这辈子都没法读完。最近几天一直在看《礼记·大学》,顺便也把自己的理解结合现实讲给还在读六年级的儿子听,算是对自己认知的一个总结,希望能在他懵懂的内心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也许是年纪大了,又或许是最近的精神状态有点超脱,对外在的一些东西不是很在意,毕竟在这个全球比烂的时代,未来是什么样子只有天知道,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杞人忧天也没有用。最近特别想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所以就找来一些东西读一读,突然发现,原来年轻时看不下去的之乎者也现在居然看起来特别顺眼。
今天说一说修身,在《礼记·大学》中专门有所阐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为什么说这个呢?是有根由的。一般来说,人都有三亲六眷的,人一多,就难免有贤与不肖,心思复杂。我之前是很反感妻子念叨她家那边的烦心事的,自从老爷子重病,每周都要透析,都是她二姐在照顾,二姐刚退休,为人大气,平时也就是她在老人身边就近照顾,本来退休了可以清闲一点,没事打打麻将什么的,结果老爷子这一病,彻底闲不下来了。关键问题是她大姐也退休了,按理说也要过来照顾老人才对,毕竟有个人换手还是要稍微轻松一点。事情的经过就不说了,乱糟糟的,反正老大各种理由不过来也就算了,还在背后说些不太好的话,撺掇着她老妈,弄得大家都不安生。二姐肯定恼火,这么多年把老人伺候的好好的,补贴不少花销进去,最后反倒没落个好,还被说占便宜,简直就是恶心人。之后干脆就说请人照顾起居,他们自己管花销,爱怎么花钱怎么花钱,她还图个清闲。二姐她家根本就不差钱,反倒是老大把钱全花到闺女身上了,被闺女买房子什么的压榨的干干净净的,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去帮忙带孩子,天天被自己闺女颐指气使的,感觉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样,天天当个受气包也乐意,就是不乐意过来照顾自己的父亲。这种情况换做谁是二姐这个角色也心气不顺啊,但是又没办法,只好和妹妹吐槽,缓解一下内心的郁闷。
妻子挂完电话,转身就把我当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了,毕竟这些事情放谁头上心里都不能痛快的,但是我也只有劝,毕竟人家是至亲,我只能算外人。我只能劝她把心放宽,人生在世,所有做的事都是有因果的,今日之因,他日必有果报,至于应在哪里,你现在就能猜到的啊,老大两口子的晚年是个什么场景难道你还看不出来?现在这个搞法,两个老人不在了以后,姐妹之情就断了,他们老两口能指望那个闺女?还不如相信母猪能上树。什么人教出什么人,屋檐水从来都是滴在旧窝窝里的,不信你等着看就是了。别说什么教书育人的书香门第,更不要说什么硕士学历、公务员之类的,如果不修道德,最后那些都啥也不是,你就等着看就好了。老爷子那点家当,一大半都是二姐他们帮忙炒股挣的,要按我说,等他们百年之后谁也别要,就全部捐了才教人心里痛快,省的看到那些场面恶心人。
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在世,不修身养性、不修道德,最终必有祸患。毕竟,人的一生虽短,也有几十年,光能看到眼前的苟且,却看不到隐藏的祸端,何其不智?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修身何以齐家?其心不正,其意不诚,何以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