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一
学习树的最后一个单元,我们该谈谈树上的果子了。
我们不贪心、不求全,能结出二十颗果子就知足了。
这个单元里,我们一颗接一颗来谈这二十颗果子。
第一颗果子是静心,这是学习树的第一个直接收获。
静心是追求人生快乐的一个重要能力,也是人生一个难以得到的奢侈品。
人生的快乐离不开智慧得指引,也离不开情感的催化,而这两者都与静心密不可分。没有静心的功夫,心浮气躁就是一种常态,心浮气躁之下不仅智慧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情感也会与我们疏离。
学习是训练静心的魔鬼课程,是摘取静心的伸缩天梯。一个不能学习的人,是不可能真正静下心来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渐渐不那么浮躁了,渐渐能够沉浸在一个现象或一种思考中了,渐渐发现外界的吵闹和喧嚣没有那么不可战胜了。
涵养静心,从学习开始。
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二
学习树的第二颗果子是专注。
专注是破解谜团、解决难题的一种重要能力。
人生总会深陷谜团,总会遭遇难题,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最需要的是智慧和精力的专注,找准关键、锲而不舍,一寸一寸地钻下去。
可惜,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要么眼花缭乱、要么三心二意,一会儿琢磨走水路一会儿寻思走旱路,一会儿东边打墙一会儿西边挖沟,苦吃了不少、汗流了不少,最后收获却甚少。
专注的能力很难培养,专注会让心很累,而不专注却很轻松。现在我们都喜欢胡乱翻微信来获取信息,都不愿意去认真看书读报,就是因为人的好逸恶劳的本性。
走上学习的道路,培育学习树的过程,会让我们逐渐学会专注。把专注变成一种习惯。没有专注,就没有学习树。没有专注,学习就是一种假把式。
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三
学习树的第三颗果子是乐观。
乐观是一种态度,态度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状态。
衣衫褴褛不妨碍我们乐观,食不果腹不影响我们乐观,筚路蓝缕不能夺走我们的乐观,艰难困苦不会左右我们的乐观。
我们常说,知识是精神的食粮。一个富有知识的人,就应该是一个富有精神的人。一个富有精神的人,就是一个灵魂健康和强大的人。一个灵魂健康和强大的人,就具有了摆脱物质羁绊而乐观的人。
有时我们觉得物质的力量很强大,物质的力量主宰着一切,物质上的稍不如意和稍许困苦都会让我们精神萎靡、萎缩。其实这不是物质力量的强大,而是我们的精神太弱小、太渺小了。
我们不必去举那些哲人和圣人的例子,因为我们不是哲人和圣人。我们只需要想想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就会发现在许多时候精神是能够战胜物质的。
比如,当我们沉浸在一部好的电视剧中,饥饿和疲倦都会暂时离开我们的。
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四
学习树的第四颗果子是宽广。
不学习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眼界狭隘。眼界狭隘就是知道的事情太少,懂得的东西太少。比如清朝的人们不知道中国以外还有一个世界,不知道有可以不靠马拉着跑的车,不知道电灯、电话、电报。由于眼界狭隘,他们把这些统统当成妖魔,当作不能相信、不可使用的。
可笑吗?现在看是挺可笑的,可当时却一点儿都不可笑。
现在看过去可笑,将来看现在会不会仍是可笑呢?会不会我们仍然不知道、不懂得许多事情呢?不要说外国的事情,就算是北上广的事情、大城市的事情,我们又知道多少、懂得多少呢?不要说外地的事情,就是本地的事情、身边的事情,我们又知道多少、懂得多少呢?
所以,学习树的成果必须要有宽广,必须要有开阔视野,否则就谈不上是真正的学习树了。
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五
学习树的第五颗果子是理性。
需要解释一下,这里说的理性是知道理性之重要的意思,不是完全培养起了理性。
有人会问:知道理性之重要就有这么重要吗?
竹简的回答是:因为不知道理性的人就很多,更谈不上知道理性的重要了。所以,学习树的第五颗果子必须是知道理性之重要。
知道理性之重要,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不容易。因为理性不是抽象的两个字,而是在许多情境下的具体状况。因为理性不是风轻云淡的出游,而是与自己的冲动的情绪、炽热的欲望之间的博弈和搏斗。因为理性的好处往往是看不见的,而吃的亏却是一眼可知的。
比如,一个莫名其妙的、我们又无法承受的馈赠,要拒绝起来真是不那么容易。我们必须首先在心里说服自己、管住自己,才有可能抵御住外界的劝说。
最后要说的是,理性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生经验的积累。而没有学习,经验的积累也一定是有限的。
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六
学习树的第六颗果子是包容。
包容是一种品格,包容更是一种境界。
包容不是无原则的认同,也不是无立场的退让,而是对异样和多样的一种理性的接受。这样一种境界不是天生的好脾气、大肚量,而只能是学习的成果。
相对于社会而言,人人都可能是异样和多样。所以,包容他人就是包容自己。
比如,有一天某个同事用了一种少见的指甲油,这种指甲油可能让她张扬了些、招眼了些。如果懂得包容,我们即使有些本能的不舒服,也要发自内心地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因为也许明天我们就会穿一件款式比较奇特的裙子,或是用一种比较少见的口红,我们也需要别人的理解。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能够把把都拿着大王,以为自己能够总是站在上风口,以为自己能够一直都在主流群体中。于是,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滋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们就会敌视一切异样和多样。
我们在为自己打造着明天的枷锁。
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七
学习树的第七颗果子是节制。
世间的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度与过度。比如爱财,谁都爱财,谁都不会与财有仇。但是,如果过分爱财就是所谓的财迷了。
节制的道理很简单,但真正把节制的道理刻在心上却不简单,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一次次地用力,最后让节制成为脑海中的一份子、心跳中的一节奏。每到我们想不节制的时候,脑中就会闪出提醒的横幅,心中就会想起抗议的叫声。
节制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把握,是一种对人生的把握。我们许多的不快、郁闷、纠结、麻烦,大概都能和节制扯上关系。
需要节制的方面很多,其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欲望的节制。欲望无形,欲望如火。不光对物质的欲望很难节制,而且对精神的欲望也很难节制。比如那种在别人夸赞下飘飘欲仙的感觉,真的比吃顿燕鲍翅还要过瘾。
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八
学习树的第八颗果子是忍耐。
人生最大的生存本领就是忍耐,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辛、耐得住痛苦,忍得住无望、耐得住漫长,等等。总之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忍耐,人人如此、并无例外。
学会了忍耐,天地就宽广了许多,我们就坚强了许多,烦恼就减少了许多,快乐就增添了许多。
心字头上一把刀,忍耐是心在承受。要磨就一颗能够忍耐的心,就离不开学习,就要靠学习的滋养和涵养。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洞明世事后的坚持和淡定。洞明世事不是年岁增长的必然结果,而是学习的成果。
古话说,走过的桥比经过的路都多,尝过的盐比吃过的饭都多。好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自然就会增长。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当不得真的比喻。走过再多的桥,尝过再多的盐,如果没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仍旧可能是个路痴和白痴。
竹简的学习树之八十九
学习树的第九颗果子是自省。
自省就是自我反思,就是在清夜扪心的状态下尽可能客观地审视自己,就是专门查找自己的疏忽、毛病、不足等。
古话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那是圣人对自己的要求,我们做不到,也没必要去做。但是我们三周自省一次,哪怕三个月自省一次,也是很有必要的。
自省是一种意识,自省更是一种能力。自省是需要尺子、镜子和参照物的,只要在尺子下面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是长了还是短了,只有在镜子里面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是俊了还是丑了,只有在参照物面前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是大了还是小了。
没有尺子、镜子和参照物,是无法进行自省的。尺子、镜子和参照物错了、旧了,自省是会走到歧途中的。要想拥有尺子、镜子和参照物,要想让尺子、镜子和参照物不错、不旧,我们就必须学习。
竹简的学习树之九十
学习树的第十颗果子是豁达。
豁达是乐观和大度的集结号,是许多人一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古话可能说得有点极端,有点过头。世上还是有些必须面对的事的,比如吃饱穿暖的事,比如人身安全的事,比如人格尊严的事,等等。
不过世上确实还有许多事是我们自找的,是我们自寻烦恼的,是我们有些庸而招来的。比如过于虚荣,或是过于忧虑,等等。
如果能够拥有豁达,我们就能对许多事一笑置之、淡然处之,世上的事真的就会少了许多。
豁达与先天的性格有关,豁达更与后天的学习有关。人生在世,最难面对的就是生老病死,最难忘怀的就是荣辱得失,要摆脱这八个字的羁绊,就需要通过学习拥有人生的大智慧、大通达、大明白。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人生不过一瞬间。
潮起潮落、福祸相生,得失就在存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