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在生产队的地位提高,得益于小超被民主选举当了生产队会计。在那青黄不接时(麦子没成熟,存粮又吃完了),每天天不亮总有人喊:小超,小超,我家没吃的了,吃的麦仁子呀,好救剂救剂我家呀!
那时,我们家穷归穷,但还有三两铜。因我妈是带薪下放,在那个家家都贫困的日子里,我妈的40几元工资,尤如是个大地主噢,大队干部都说,这个人(指我妈)架子最大,其实我妈是近视眼。一到吃饭时,就有人来看,然后说:没的了哦,小超家又是吃的饭哦!人家都是吃粥,要么菜粥,要么豆粥,要么瓜粥。有一句话总结的好,米不够,菜来凑。我们家的转折点,就是下放,如不下放,我们都要饿死了。小营子的口头语就是:五奶,我还要装一口(到锅里盛)。到了乡下,不论怎样,家家都有队里分的自留地,自己可种菜种瓜种豆。
我从淮安带回来的芸豆种,长势可好了,当时我们村都没有,我在我家屋前屋后栽了丝瓜,爬的满房子都是瓜,小营子常常架个梯子上去摘。队里有人家来亲戚了,还会到我家来摘几根,招待客人。小琴在自留地种的大白菜,大包菜,蚕豆,茄子还有玉米等等吃都吃不完。那时的菜可都是有机的哦,都是小超,小琴,小营子挑水挑粪浇出来的。好吃的很,有些种子都是我妈到镇江种子站买的。我们家的自留地菜的长势,那叫一个好噢,农民的都没我家的好。记的我家自留地还长过土豆,是我妈看着书上的教材教小琴种的,土豆长的比山芋还大。农村人都跟小琴学。我们在农村穿的衣服可洋乎了,那是小球(下放在东台,后调到徐州煤矿)发的工作服,改成茄克衫给我们穿的,特别是小营子,人长的帅,穿上茄克衫比唐国强还帅,常有小姑娘跟着他转。小超,小琴,小营子在农村都是演出队的,小超是说书的,小琴是独唱和二重唱演员,小营子是戏剧演员,记的小营子演过一个:洪湖赤卫队的副官,在演出前的下午就有人在台下放满板凳了。小营子快出场时,周围就有小姑娘就兴奋的喊了:快来看沙,副官来了,小营子演的副官马上就要来了。那时的我们在乡下,苦是苦,但也生活的多姿多彩的。小琴后来被选拔到一个小学当民办教师,一人教好几个年级,农村是复式班,小琴每天要跑不少路去上课,那时她就喜欢唱歌,一路上她都是唱来唱去的,真正是一路走来一路唱。小琴那时就是名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