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以前我就说过,沿着著名的西影路,从铁炉庙出发,沿途依次经过的乃是新疆三所、观音庙、北池头、市委党校、雁引路、大雁塔南广场、大雁塔。阳春三月,正是北国初春时节,踏青赏美景那是极好的。就连杜甫也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一路上,无论两边的道旁树,还是路中央绿化带,以及大雁塔广场上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都栽种有或红或粉或白的樱花树。一到每年的三月份,树木刚吐出细碎的嫩芽儿,舒展开柔软的身子,满树满树的樱花,如火如荼,争奇斗艳,仿佛秦腔里花旦的水钻头面,晶莹璀璨,光彩照人,仿佛空气里都飘浮着香味与甜味。一阵风过,落英缤纷,落红成阵,极容易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部分。
西安人都知道,要看樱花,还得去青龙寺。
四叔告诉我,目前我们脚下这块地方,古时候叫乐游原,又名乐游苑。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宣帝在此建立乐游庙——这里埋葬着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因为“苑”与“原”谐音,乐游苑慢慢地被人传为“乐游原”。乐游原,地处长安城南,是唐朝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处。一直到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长安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便于览胜抒怀,文人骚客经常来此登高作赋。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诗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就是李商隐的那首《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一生陷于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屡遭排挤,困顿潦倒,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大唐帝国遭遇了安史之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但各地藩镇却又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彼此攻伐。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江湖之远,民不聊生。虽然后来偶有中兴之象,但那已是日薄西山之下最后的余晖而已,此时早已不复当年盛况。想当年太宗站于端门之前,兴奋地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彼时大唐那是何等兴盛!少陵野老也在《忆昔》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青龙寺就在乐游原上,据说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唐龙朔二年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改名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日本佛教真言宗祖庭。1996年,青龙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听四叔说,当年他曾挤在人群中亲眼看到刘晓庆在这里拍摄影视剧,我猜该剧应该是《武则天》。当然,大明星刘晓庆我没有见过,如今只说一说民间的青龙寺。
铁炉庙一村最边上有条小路,直达青龙寺的一个小门。每次四叔外出干活,趁着大好晨光,我就由这条小路进入青龙寺。
那时候青龙寺基本对外开放,除了那些高大的木建筑塔楼,寺里和尚做功课的禅房,再就是部分大殿只有进香的施主经由接引僧领着才能走进去瞻仰佛陀塑像的真容,其他地方我都走了个遍。在我眼里,这里倒像一个游乐场,一个市郊公园,一个老百姓用来散步、锻炼、交友、谈心的地方,也就是修身养性、联络感情之处。在这里“佛、法、僧”被边缘化了,一切生命都平等地沐浴在熹微的晨光之下,伴随着悠扬的晨钟之声,被覆盖了一层安宁、祥和、自然、随心的光芒。不由让人想起了盛唐常建的那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你看,不知名的鸟儿在树上鸣唱,呼朋引伴,展示歌喉。池塘边上随意点缀了巨石,几尾肥胖的锦鲤正在池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这又让人想到了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的佳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人人都说洛阳牡丹好看,不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是“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我看西安青龙寺内的牡丹也不遑多让。一支支,春暖花开;一行行,花枝招展;一片片,花团锦簇。此外还有芍药、月季,一个个精神抖擞,力争上游,像是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身着彩衣的明眸善睐、顾盼生姿的舞女,在花海中摇曳,游行,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看哪一朵才好。
不时有女子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这片旖旎的鲜花当中,挑选心仪的风景,然后合影,留念。咔嚓一声,时光被定格在一张精美的相片里。
有人弹起了心爱的手风琴,两鬓斑驳,搭配黑白的琴键,相得益彰。他完全处于忘我状态,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和嘹亮的歌声当中。老曲子,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面前按照“前一后二”队形站着三个身穿红色呢子大衣的女性,脸上擦了粉,嘴唇涂了口红,身材颀长,身量苗条,抬起右手臂,手指尖与肩部齐平,正在跟着音乐的节拍演绎这首老歌的美声唱法。看得出来,她们不是业余爱好者,应该是从合唱团退休下来的老艺术家。
太极拳极为常见,这也是四叔的爱好之一。不管是陈氏,还是杨氏,无论四十八式,还是二十四式,只要你走进队伍当中,踏着录音机中传出的音乐节奏,跟着仙风道骨的老先生有模有样地学习。老人家从不会“敝帚自珍”,看你动作不标准,不得要领时总会停下来,耐心地跟你讲解,并且纠正你不到位的地方。从揽雀尾、单鞭、白鹤亮翅到搬拦捶、如封似闭、野马分鬃,一来二去,你们也就熟悉了,叫一声老师也就不为过了。老师傅精神矍铄,笑起来满脸褶子,眼睛能眯成一条缝儿。在他身上,你几乎看不到光阴的足迹,无论光辉的过往,峥嵘岁月,还是不堪的回首,屈辱磨难,久经时间的荡涤、沉淀,此刻只剩下纯良敦厚,温文尔雅。除了播音设备,他还带了一个保温杯,空闲下来喝口水,坐一会儿就收拾家当,准备回去。
太极扇、太极剑、长棍、大刀这些冷门也有人涉猎,并且耍得有模有样。不过人家讲究一个自娱自乐,不需要观众。一旦完成当天的锻炼任务,将器械分拆,装进背包里,不与任何人搭话,就那样头也不回地从正门出去了。
广场舞依旧方兴未艾,定然随处可见。这个群体人数最多,大爷大妈居多,还有年轻一些的家庭主妇,闲着没事,也来参加晨练,大概有三四十号人。他们分为三列站定,同样带有充电的播音设备,同样有组织者与“领舞者”,主打一个活动筋骨,强身健体。耳旁不时传来他们拍掌、击臀的声音,哗哗啦啦的,不敢说整齐划一,但也没那么嘈杂。
晨跑的小伙子,满头大汗,浸湿了后背,但仍在咬牙坚持。相互依偎着漫步于林间小道的年轻情侣,耳鬓厮磨,窃窃私语。男的沉稳,稳如泰山,女的机灵,如百灵鸟,或爽朗或清脆的笑声远远地传来,惊起一阵飞鸟。
“人间最美,最美不过夕阳红”,如此良辰美景,怎么少得了携手与共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老年人呢?耄耋之年,步履不再矫健,但胜在相知相守,就如上面覆了薄薄一层灰的炉火,底下依然是滚烫的心,不灭的情。这时候想到了郭沫若《炉中煤》里的那句“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叶芝《当你老了》中经典的句子顿时浮现在你的眼前——“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青龙寺并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相反,它接纳并融入世俗,充满了人间烟火之气。每隔一段时间,此地就会举行庙会活动。在这里,陕西乃至全国各地的小吃,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如岐山臊子面、韩城饸饹、关中锅盔、西安甑糕、秦镇米皮、蒲城石子馍、桂林米粉、武汉热干面、重庆酸辣粉、山东杂粮煎饼、长沙臭豆腐等。好玩的东西当然也不少,主要的面向对象还是小孩子,如跷跷板、滑滑梯、碰碰车、旋转木马、亲子火车、水上乐园等。
听四叔说,每年腊八节,寺里还会“放粥”。这应该是从旧社会流传下来的规矩,每逢灾年免费向贫民施舍米粥。现在年景好了,饿肚子的人几乎没有,但人们排队前去“领粥”,为的是沾一沾那份福气。
要走进并且亲近青龙寺,还是要直视它佛性的那一面。不去理会园内600多株好些个品种的樱花树,不去理会三层仿古阁楼的正殿云峰阁,不去理会为纪念中日友好先驱、日本遣唐僧人空海而建的“空海纪念碑”,但只说红墙金瓦的寺院,烟雾缭绕的前殿,硕大如鼎的香炉,密集如林的香火,枝繁叶茂的大树,以及树枝上绑缚、缠绕、悬挂的不计其数的红色飘带。
我一一从树下经过,这些树仿佛聆听了足够多的佛经教义,也变得讳莫如深起来,看着苍翠欲滴,其实虚怀如谷,内里大有奥义。借着温暖和煦的春日阳光,我随意看了几个,大多是表白心仪女子,祝愿考试通过,希冀家人平安。《孟子》里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再看看古代先贤,哪个不是胸中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处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再看看不远处的墙壁上,地藏菩萨发下的宏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无比让人悚然动容,感佩不已。
离开青龙寺时,我在心中随意诹了一首《题青龙寺壁》:
化纸焚香心诚虔,烟里木鱼声声远。
求佛树上满功业,十万红带十万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