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这两种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2.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
3.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只采取一半行动才是不折不扣的错误,是一项绝对不符合最起码的要求。
4.要做正确的决策,最好的办法就是仿效法院的判案方法,从两边的辩论中去求取事实真相,使全部有关的事实都能摆在法官面前。
5.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这样做恐怕别人不肯接受吧!”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6.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这类问题。即使问题确实是偶发性的,有经验的决策者也会先怀疑这是不是另一项新的经常问题的首次出现。所以,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
7.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一旦有了正确的原则,一切类似问题的解决就将易如反掌。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理了。
8.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应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依据实际的情况需要做决策。一项决策如果不能付诸行动,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却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层面,必须力求简单。
9.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10.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人总是人,有谁能够预见未来?昨天的决策和行动,不论当时看起来如何勇敢、如何睿智,都有可能形成今天的困难和危机,甚至被证明是愚蠢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过一段时间就会跟不上形势变化的需要。政府的每一项法案、每一个机构、每一个计划,都要视为是“临时性质”的,经过一定年限后便该自动失效。
11.所谓意料之外者,正应该在我们意料之中。而所谓意料之中,往往从来没有令人愉快的意外。
12.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13.仆从眼中无英雄。与英雄接近的人,总能发现英雄的缺点。但仆从眼中所见英雄的缺点,无害其为英雄,更无害于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
14.古来许多军事名将,几乎没人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傲的人物(但是反之却不尽然,自高自傲者未必能成为名将)。同样地,一个政治家如果不胸怀壮志,不立志成为总统或首相,那他就很难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他最多只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才而已。人要向上,必须有大志,自视甚高,以天下为己任(同样地,反之也未必尽然)。
15.尚未担任一项成熟的职位之前,通常没有表现才能的机会。实际的成就,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表现。
16.能建立起第一流经营体制的管理者,通常不会与周围的同事及下属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挑选人才,而应当看他们能干些什么,看他们的工作表现,绝不能看他们是否顺从自己。因此,为了确保能够选用适当的人选,管理者应该与直接的同事或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
17.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即在于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
18.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19.一般人都是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己认为应有怎样的成就,就会有怎样的成长。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就只能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发展。反之,如果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们就一定能成长为杰出的人物,而所费的工夫也不见得比那些没出息的人更多。
20.在以工作或任务为主的环境下,如果我们不能有所成就,那就算我们能与人和谐相处,愉快交谈,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说,如果能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即使偶尔疾言厉色,也不至于影响人际关系的。
21.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而凡是失败的人,虽然一个个都工作得很辛苦,却终因为他们不肯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不能看到改变努力方向的需要而失败了。
22.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刺激动人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都早已预见,且已将解决办法变成例行工作了。同理,一个管理上了轨道的组织,常是一个令人觉得兴味索然的组织。
23.有效的管理者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他们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24.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针对性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不过要把习惯建立得很好,却是不容易的。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养成,就像我们学习乘法口诀一样。我们每天读乘法表,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纯熟得不加思考随口可以说出“六六三十六”,那就成为我们固定的习惯了。学习习惯就非得反复地实践不可。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25.要做到卓有成效,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出众的才能或者专门的培训。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实际上相当简单,那就是亲自实践。
26.管理者能否做到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更不是什么天才。只要管理者遵循一定的实践,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管理者不仅可以做到卓有成效,而且也必须做到卓有成效。
27.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他们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中。只有中国人才才能建设中国。
28.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只有弄清事实真相,才能把握事情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9.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弄清自己的有效工作习惯,不需刻意模仿他人,只做自己擅长、别人却感到困难的事情。
30.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
31.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
32.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33.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