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哈皮波白话试译:
孔子讲:“你们有些人认为我对你们有所隐匿?我并没有隐匿啊!我没有一次行为不是与你们一起的啊,这就是孔子我啊。”
哈皮波赏析:
学生认为老师所教的知识有所隐匿,没有将所有的传授,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的背后折射出人的一种功利主义的世界观。他们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完全的竞争关系,即学生如果在知识上与老师相同或者超过的时候,老师就会被后进的学生所取代,从而老师失去其地位,为保证自己的地位,老师在教学生时有所保留便是情理之中了。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便是这种世俗话的譬语。
当然不管是从现实还是历史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让我们总为这样的紧张的师生关系感到失望。我们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师教尽其所知,生学尽其所识,师生相辅相成,而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
但是如果师生关系中存在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的干扰,那还能称他为师生关系吗?
功利主义的特点是物品具有交换价值,当知识成为商品被消费时,作为师生之间最重要的媒介被异化为商品时,师生关系里便杂入了消费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至少不能称做为单纯的师生关系。
有些弟子摆脱不了这样的俗见而质疑于孔子,孔子说自己不会隐匿,一切知识都在自己平时与学生共处时交给学生了。
孔子的这话回答的非常漂亮,首先他的前提是自己的行为就是知识,就是学生需要学习模仿的。其次,学生需要在与他的共处中主动去学习,因为孔子不会明讲他行为背后的知识。
此处反映出孔子的教育思想,第一他寓教于行,任何知识的目的都是为了行为,学习行为就是在学习知识;第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灌输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模仿学习的过程。
这两点教育思想仍然具有现代的意义。但是夫子这种带有某种回避的应答,总显得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与现代师生关系中所重视的对等地位还是有着距离的。师生对等的地位可以发展出真理为唯一的更高知识传承体系。这是中国传统师生关系里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