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6

【书香海洋·国学雅苑】

  每日国学必读第1335天

《礼记》第263天 中庸

【原文】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zhēn)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shī)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注释】

①自诚明:自,从。明,通晓之意。

2  天地参:与天地并列之意。

③其次致曲:次于“自诚明”的下一等的人,可以贤人相称。致曲,致力于细微之处。

④祯(zhēn)祥:吉祥的前兆。

⑤妖孽:异于常态的动植物。妖,多指草木类。孽,多指虫豸(zhì)类。

⑥四体:两手两足,此指身体仪态。

【译文】

由至诚而有明德,这是圣人的天性;由明德而有至诚,这是贤人学习的结果。有至诚则必有明德,有明德则必有至诚。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天性;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天性,就能完全发挥他人的天性;能完全发挥他人的天性,就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性能;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性能,就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并列而为三了。贤人只能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点滴小事上能有至诚;有了至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日益显著;日益显著就会大放光明,大放光明就会感动人心;感动人心就会变恶为善,变恶为善就会让人脱胎换骨。只有天下至诚的贤人才能化恶为善,移风易俗。心怀至诚,就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盛,必定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妖异的前征。反映在占卜的蓍(shī)草、龟甲中,表现在人们的仪容、举止上。祸福将要来临的时候,是福,必定预先知道;是祸,也必定预先知道。所以,心怀至诚的人就像神明一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传习录(卷中) 【一六四】明则诚 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如何谓明得尽?如何而能便浑化? 良知本来自明。...
    净心斋阅读 3,790评论 0 0
  • 传习录(卷中) 【一六〇】照心固照,妄心亦照(下) 来书云:先生又曰:「照心非动也。」岂以其循理而谓之静欤?「妄心...
    净心斋阅读 3,421评论 0 0
  • 《礼记》中庸诗解5至诚自明 题文诗: 博而學之,至学自学;審而問之,至问自问; 慎而思之,至思自思;明而辨之,至辨...
    琴诗书画阅读 5,202评论 0 0
  • 人在世上,地位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故有人拼命的讨好上级,获乎上以求利也。孔子一生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故无官...
    杨会晏阅读 4,647评论 0 0
  • 四书之《中庸》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
    子正书院阅读 4,55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