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王和豪杰领袖(二)

《水浒传》故事中,宋江无疑是最大方的,他走到哪里,银子就撒到哪里,仿佛是财神赵公明。对于每天有上顿没下顿的江湖好汉来说。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朋友的帮助。江湖人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期待的就是出门在外有这种有恩有义的朋友。宋江因为有银子,在朋友身上也肯花银子,他才成为了江湖人的崇拜对象。在那种为了生计人们四处乱窜的年代,宋江就成了无可争议“宋公明”。

    宋时战乱多,因此好武、习武就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宋江也难免“学得武艺多般”。,尽管以后宋江的故事里并没有用得上他“学得武艺多般”,可偏偏大宋朝廷又重文轻武,因此有条件的家庭还是要学文的,在这特殊时期,宋江学文习武也是属于的文武全才了。可是宋江既不参加文科考试,也不参与武举考试。应该是属于文不成武不就的一类人,可宋江是聪明人,所以,在黑白两道,宋江都要为自己营造广阔的空间,因为好武、习武是梁山好汉团结的基础,所以,他习武不是为了和人争斗,而是为了结交朋友。而他担任的职务,也决定了他管理的事情繁多,并且很多与利益有关。正如司马光所说:“又府吏胥徒之属,居无廪禄,进无荣望,皆以啖民为生者也。”(《温国文正公文集》卷23)“居无廪禄,进无荣望”这两句说得似乎就是宋江,平常没有收入,又没有升迁的希望,只能通过做吏的机会大发横财,也就是“以啖民为生”,要吃老百姓的。他不像柴进,世代贵胄,有着花不完的钱。他父亲只是个小财主。宋江出手那么大方,家里应该也是供不起的,他自己做官的俸禄更是少的可怜,那么他的仗义疏财就必须有财产的来源。这就应该是与宋江做的官有关了。

  古代州县与吏胥有关的日常政务就两件大事,一是刑事民事讼诉,二是租税徭役。这些事情是都要过吏胥之手的。做这类事情免不了是要雁过拔毛的。《水浒传》中也写了许多,虽说没有宋江如何索贿受贿,但宋江是最有可能参与这一切的,而且其中最容易得到银子的就是“人命案”和“涉黑案”。就像生辰钢案暴露以后,宋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飞马报与晁盖知道。晁盖才第一时间逃上了梁山,后来在梁山做了一把手之后,马上派刘唐拿了一百两黄金作为酬谢,这就是一例,像这类事情,大概不是个例,这是不用用宋江索贿就能得到的。《水浒传》中介绍宋江“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一个“周全人性命”说的很有意思,说明宋江很会做事,他不是在别人遇到危险去救人的,肯定是人犯了死罪后,他帮人脱罪的,那么人家给好处肯定是不会少的。也难怪宋江讥笑戴宗拿着棍子向人索贿,“人情,情愿,你如何遇取人财,好小哉相!",而苦主主动送来的一定不会少。宋代以来官匪不分,黑白两道混淆,这事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宋江不是一开始就是江湖人的。宋江出生时宋家已经小有产业了,家庭对他这个黑三郎”,肯定也会有些期盼的,当时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学而优则仕,平民出身如果能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甚至获得高位,是大多数读书人的梦想,宋江的文才比较一般,大约是科举无望,才到县里做吏,虽然名声不太好,好在在本地做吏能给家族带来许多实际的利益,因此当时的大家族往往把念不好书的,花钱托关系让做家乡吏胥,以保护家族利益。而那些有文才的子弟则送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争取到朝廷里做官。壮大家族势力。做了小吏的读书人,他们的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弄钱了。宋江在弄钱之外还爱交朋友,而且把弄来的钱花在交朋友和施舍孤弱上,也许这是他与一般吏胥的不同之处。宋江交的朋友大都是江湖上的朋友,从《水浒传》中,我们也看到他与文人士大夫很少交往。这一点书中写得很明确:平时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

    闯荡江湖之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对于这些人的投奔,宋江不仅供吃供喝供住,走时还有盘缠赠送,特别不易的是“终日陪,并无厌倦”。《水浒传》中也只有宋江对各个层次江湖朋友不烦、不厌,这是很难得的,花钱还在其次。最少从表面看,宋江对于钱,他看得比较轻,梁山送他一百两黄金,他只收了一锭,其余坚决退了回去,就这后来还想把这一锭黄金送给卖汤药的王公,作为这个孤独老人的养老送终之资。不论他是不敢收还是真心接济穷人,这不贪财的名声是大噪了。

      武松杀嫂后,逃到柴大官人处躲避灾难,在柴进庄园里住了一年,本来应该对柴进有更多的亲近感。可是武松脾气不好,柴进左右人的都说他的坏话,柴进对武松也就简慢了,这就使武松有了人情冷暖之感,对柴进不无怨言,甚至想投奔宋江。宋江在柴进处初见武松,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看武松落魄,就拿出银子为他做衣服。此后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等到武松到清河县寻哥哥时,宋江一送再送,并认了武松作为兄弟,还叫宋清身边取出十两银子,送与武松。武松不肯接受,宋江就说:“贤弟不必多言。你若推却,我便不认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宋江取些碎银子,还了酒钱,武松拿了稍棒。三个出酒店前来作别。武松堕泪,拜辞了自去。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门前,望武松不见了,方才转身回来。

这种有情有义的做法。其中包含着关切与期待,是其他人很难学到的。可见宋江不单单是送钱,里面更有一份厚重的情义在,这和同样仗义疏财的晁盖、柴进是大不相同的。晁盖、柴进等人是不这样和江湖人沟通的,更没有宋江的“终日追陪,并无厌倦”的风范,因此“公明哥哥”叫响江湖,而且流传后世,是有原因的。

《水浒传》也说晁盖“仗义疏财”,但晁盖解救刘唐是因刘唐是投奔他来的,对三阮仗义花钱是因为要拉他们入伙,全力救宋江是因为宋江对自己有恩。晁盖是很少主动帮人的。像宋江在揭阳镇上看到病大虫薛永卖艺,到要钱时,众人都白着眼看他,没有一个给钱。此时宋江自己还是流放的配军,却给了他五两银子,难怪薛永感激涕零:“这五两银子,强似别的五十两。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使小人天下传扬。”第一次见李逵,李逵正赌输了钱,宋江马上拿出十两银子帮他翻本。从此李逵对他五体投地,至死相随。这事换了晁盖,大约是做不到这样子的。宋江为这些江湖人解了难,这些人自会把他的事迹广泛传播。用现在话说也就是帮助宋江“扬名立万”。

    这就使宋江无可争议的成了江湖公认的“公明哥哥”。为以后他坐梁山首席奠定了坚实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山大王很好理解,就是山上的盗匪头头,山大王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喽啰抢劫,然后主持大家分赃。 当然,山大王大抵...
    崤山新雨阅读 936评论 0 2
  • 最近重读了一些中国古典小说,发现这几本从初中开始读过数十遍的小说居然能读出新的东西来,也许是心态的成熟,看待事情也...
    魔鬼的赞歌阅读 12,666评论 15 44
  •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称"中国四大名著".《水...
    张鑫_d3e6阅读 4,106评论 0 6
  • 2010北枝花 第一部分:人物解读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极重要的人物,他是个贯穿整本书几乎所有人物的角色——每每...
    2010北枝花阅读 5,117评论 0 0
  • 宋江的“权谋”人生 提交人:河南麦子 邮箱:1010502379@qq.com 宋江在《水浒传》里,是刻画最成功的...
    河南麦子的书写阅读 5,04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