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沪]下班路上阅读分享:萌萌心语
有目的的练习指: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时,从烘饼干到写一段说明文,我们全都遵循很大程度上相同的模式。首先一般性地了解我们想做些什么,从导师、教练、书籍或网站上获得一些指导,然后开始练习,直到我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接下来让这种技能变成自动的、自然而然的。这种方式并没有错,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只需要我们达到中等水平便可以了。
但在这里,你要理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你已经达到这种令你满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你的水平无论是开车、打网球还是烘培饼干,你就已经不再进步了。人们通常错误地理解这种现象,因为他们自以为继续开车、打网球或烘培饼干,就是一种形式的学习,如果不停地做下去,自己一定能够更擅长,也许进步较为缓慢,但最终还是会更出色。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有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简单来讲,就是——只是埋头干。
而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走出舒适区,并不意味着,要去“试着做更难的事情”,而是“试着做不同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并非是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总结一下,有目的的练习指: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当然仅仅是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检索结构,构建一系列的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