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姐身上有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方。她虽身为农村妇女,心却想着诗和远方。
她喜欢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她喜欢思考,善于总结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她的话说:她想自己总结出经典名句,别人写的有时候她还看看不上呢。
她是一位很有爱心的母亲。她爱鲜花,爱生活,也爱儿媳妇。她说一个家里是要讲爱的,而不只是讲孝顺。只有爱了,无论喜不喜欢的你都能接受。
而如果只是喜欢就不同了,对于那些你看不惯的东西你就不会接受。这是怎样通透的一位女性啊!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急于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了?或许你已经猜到了她是谁了。是的,她就是我们中国的娜拉,一位生活在陕西省农村的妇女,她的名字叫刘小样!
不知道大家近期看过一个访谈节目没,叫《她的房间》,说的正是她。
说起她的故事可是跨越了慢长的22年时光哟,对于一般的农村妇女,或许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和时光的慢慢消磨吧,但她却与众不同。
2002年,心情郁闷的她给《半边天》节目的记忆者张越写了一封信,诉说了她心中的苦闷。
她说,在农村你纵使有钱,也不可以拿去买书,纵使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也不可以去西安这样的大城市转转。你不可以焦急,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有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
她说,这里有约定速成的规矩,如果你要打破这些规矩,你就会感到无助、无望和孤独。好像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你在这里,不需要有人阻止,你就会自觉的、自愿的去遵守这些规矩。
她说,她的身体在不自觉的并且自愿的遵守着这些规矩。但她的心却没有。即使做饭洗衣服,她也会想别的事情。然而,自己这些海阔天空的想法却不敢给别人说,这就是她的悲哀。
此后,《半边天》节目组决定采访他,但起初她害怕别人说闲话,坚决拒绝了。后来经过几番周折。张越终于采访到了她,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那一年,她对记者说,生活也需要知识,不是说只有上大学才需要去学习。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需要知识,只有这样,她的生活才不会空虚。
她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你赞同她的观点吗?
那一年她说:我宁愿痛苦也不要麻木,我不要什么都不知道,还表现出很满足的样子。我不想要一日三餐,然后安稳的在家做个家庭主妇,我不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日子,我想要生活有诗和远方!
这就是他的不一样和可贵之处。试想一下,别说是个农村妇女,就连城里的女人们有这种想法然后去努力实践了的又有几人?
而刘小样,她不但这样想了,也这样去做了。她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理想,曾去外地打工,做过商场营销员,做过学校的生活老师,在西安打过工,最后又去了南方追逐梦想。
22年后,当记者再次采访她时,她仍是那么质朴,但全身却散发着一种幸福和满足的味道。
她说她经历了这么多,最后才发现心中的诗并不一定在远方,诗也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心里,还可以是花,是庄稼,是家人。
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她读书,种花,操持家务,播种庄稼,生活环境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她的内心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爱花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因为她觉得花就是她诗。如果没有人去欣赏花,她就觉得我们辜负了它。她说你辜负了花,也就辜负了你的诗和远方。
是啊,我们往往追求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以为那就是我们的诗和远方,却不知诗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诗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刘小样终于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如今的她,积极乐观,幸福满足,它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