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的说教
见过很多这样的场景。孩子特别想做一件事,想尽办法;家长则认为这件事会对孩子有危险,极力阻止。孩子想玩土,家长说“太脏,那可不能玩”;孩子磨蹭着不写作业,家长唠叨“快写,快点写”;孩子想动烧水的锅,家长说“不能动”,“孩子不想上学,家长说“不上学以后种地去”。孩子对外界事物产生好奇,但对可能发生的结果没有感知 ,也没有经验;不能清楚了解他要做的事会带来什么危险或伤害。“见识越短浅越固执”这话很有道理。这时,教育者凭自己的经验说教,显得很苍白无力,不能解决问题。结果就是孩子大哭大闹;家长大吼大叫,老师又气又恼。
体验的奇效
先听听这样一个故事。下雪天,小女孩想穿公主裙,妈妈不表达意见,任由她穿;第二天出门,妈妈说:“今天还是不是要穿裙子呢!”“不穿,不穿,太冷了。”
夏天,骄阳似火,太阳当头。小娃娃非得赤脚在马路上跑,妈妈没办法放他去跑。刚一落脚,小脚丫马上抬起,无处安放的样子,非常好笑。
孩子自己的经验最有说服力,体验后,自然知道怎么选择。
我的游戏课堂
班上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单靠老师的“高压”强制,效果不大;指责、批评,也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会引起学生逆反,彻底摆烂。
开学之初,学生还处于假期的散漫状态,玩心十足,没有规则意识 ,这时候讲课没什么好的效果。想玩咱就玩个够,讲故事,做游戏。然后分享游戏中的感受。
报数游戏,先一起制定好规则和奖惩办法,然后全班分组参与。一场三、五分钟的小游戏,学生感触很多 也能分享一节课。为什么会早早出局?孩子们第一个分享就是“没遵守报数的规则”,还有“精神不够专注,超时了”,“团队意识”等。
在“进化”小游戏中,学生有的玩得很嗨 ,有的就比较被动。分享经验和教训时,都说到了“要想最先成仙,就得主动出击”。
没有摆大道理,没有严厉说教,当然也没有对抗。在孩子们分享之后,因势利导,大家一起列举出生活、学习中的规则有哪些,讨论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大家指定的规则大家来执行,自己有了认知,才会行动。
上课的气氛明显好转,迟到的没有了,上课说闲话、睡觉的也少了,上课的秩序越来越好了。
人总愿意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事,那就不要求,不安排,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在切身的活动中体验,改变认知,改变自己。这比家长老师的絮絮叨叨的说教有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