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个应用,五分钟后关闭。又打开一个应用,五分钟后又再关闭。再一次感觉自己的状态---焦虑。
读过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发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同时又担心新学的概念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今天的新概念有吴伯凡老师文章中的“认知偏差(就是一个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我们经常会拿一个要素过分宣扬,甚至有时候这个原因根本就不是构成结果的一个因素,例如:雄鸡一叫天下白,它们是负相关的。)”新概念还有薛兆丰文章中的“租(就是为资产所付的成本)”。
这些概念在头脑中冲刷一把。感觉到自己很爽。然后呢?恐怕就没有然后了。
罗胖在学习方法分享中有提到过世界上的两种人第一种人世界有三个词,立场、感受和意见。第二种人世界有三个词,目标,方法和行动。
他的原文是这样的:,这一点弄通了,前面四点你才能融会贯通,这一点我称之为叫目标。我活了四十多年,我现在观察,人间就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他的世界里是三个词,叫立场、感受和意见。那第二种人他的世界里也是三个词叫目标、方法和行动。我四十岁开始创业,其实就为完成一件事,把我的思维方式从第一种,就是立场、感受和意见切换到第二种,就是目标、方法和行动。为什么?这也跟学习有关。因为立场、意见和感受,我可以装一脑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价值观在我脑子里它是打架的,我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一会儿觉得这个对,一会儿觉得那个对。就像我最近在录制《奇葩说》的节目,我发现场上的观众随着辩论赛的展开,双方的拉锯是非常剧烈的,他们一会儿觉得这个对,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对。为什么?因为世界是剧烈分层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有无穷的层次,随着场上辩论者的那个不断的挖掘层次,观众的意见就跟着两头跑。对,意见是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东西,知识在脑子里是散黄的,是在那儿晃来晃去的。可是一旦切换到第二种人生,就是只有目标、方法和行动的时候,一切就被整合起来了,这就是我要创业的根本原因。
设立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寻找方法和行动。伟大的投资者曾经说过不会购买苹果的股票,但他现在持有了。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投资者的目标就是资产增值。
为了自己更加值钱。想办法提供社会这个大协作体系中稀缺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