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的是有关抑郁症一系列的精彩故事,在我们困惑的平生里如何让光与影共生。
作者珍妮将人生视为荒唐的、奇妙的、有趣的冒险,努力让光影照进黑暗。
这也许是一个很难又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的题材。
个体的差异与局限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那么固执得相信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抑郁这样的话题通常选择避而不谈。
谁都有过脆弱孤独的时候,甚至很多人在黑暗里品尝过抑郁的滋味。
我有几个好朋友都跟我说他们有轻度抑郁症,大学同学、好朋友、都有或多或少的抑郁。
有一次,朋友告诉我说,她现在完全不知道每天做的事情意义何在。
感觉整个人都处于“死亡”边缘,让我陪她去看看心理医生。
我看着微信消息框,但我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因为抑郁症是我可以与他们感同身受的东西,所以自然地,我可以用我的亲身经历去安慰朋友。
我会告诉她自己以前都发生过什么,就比如我写的文章《这几年我变得越来越好,但时光却老了》中,我提到自己得过轻微抑郁症的经历。
我不难想象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子,正因为我有抑郁症,我才会去看珍妮•罗森写的这本书。
作者治愈了我。
作者珍妮•罗森她就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分享了自己与孤独、痛苦相处的经历。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到珍妮是如何在日常中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去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她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乐趣,并用幽默的文字真诚地讲述出来。
这些幽默和乌龙闹剧与感人战歌或许微不足道,但却真的成为珍妮在精神世界里孤军奋战赢得最终胜利的有力武器。
看书的过程中虽然总会被珍妮的幽默风趣所逗笑,但我却能深深体会到她能用自己痛苦经历拿出来调侃。
最后也真的成为我自己胜利的武器。
书中说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充分感受极端的情感。
换言之,这些人能以一种“正常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方式感受极端的喜悦,也就是本书的题目“高兴死了”的意义。
每天振奋地生活并不意味着抑郁和焦虑被治愈,但这种振奋的情绪恰恰定义了人生的价值。
促使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存之外有趣地生活。
“一旦我有力气起床,我会再次让自己疯狂地高兴起来,不仅为了拯救我的人生,更为了构筑我的人生。”
流畅直白的笔触下蕴涵着深刻的哲思,简洁明了的文字也可以讲明白复杂的情绪。
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毕竟积极地活着是一件勇敢的事儿。
如何向着太阳生长,积极地刻画人生,真的是一个难题。
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而是展现出一个勇敢的人热忱的活法儿。
鼓舞我们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它不同于那些强灌鸡汤的修复心灵畅销书,作者的故事更为真实有趣,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索去理解人生的况味。
永远别放弃做个有趣的人,是一种期许,更是一种坚持,一种态度。
或许这个世界本就是一片荒漠,我们不过是几许尘埃,茫然到不知何去何从。
但为了尽力活出自己的精彩,我们在努力中不断气馁,又不断鼓励自己。
生命,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生活,也不过是求仁得仁。
在平淡与困惑中去极力体会快乐,应该是一生的追求和信仰了。
要相信,总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片段,我们生命里已经等了那么久的一束光,会照进来,如约而至。
珍妮在书中说:“精神病这个词曾令我害怕,但现在我穿着它就好像穿着一件旧外套,感觉很舒服,尽管很丑陋。”
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曾经的我自己,从小性格孤僻,长大后不愿意去合群,和同学们玩儿,只想自己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待着。
家人,老师,同学们都说我内向,心思重,但现在我发现,如果那时没有这些性格问题,我也许过得不会好。
正因为这样,我才会开心起来。
就像我身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也一样。
如果你买了这本书,看的过程中你可以想象一下书中写到的情景,你一定不能保证你绝对不会笑。
当你去买药的时候,看到药剂师若无其事地吃着狗饼干,你想提醒他,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只能默默地看他吃完一袋狗饼干时,你可以忍住不笑么?
当你追着猫,要帮它把肛门里的铃铛弄出来的时候,那幅场景,能不让人喷饭么?
这些都只是书中搞笑的片段之一,还有很多让你捧腹的情节!
当然,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小说,不是散文,更不是段子集。
这本书是一本专门收集生活中快乐的书,是专门在绝望的生活中创造快乐的书。
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回避型人格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十几种障碍症,这么多病,你能想象这些都属于一个人么?
是的,没错。
这些病全部属于作者珍妮•罗森。
然而她依然热爱着生活,依然想找到生活中的快乐。
她在人生的最低谷,却找到了人生的快乐,于是她成为了世界上最开心的抑郁症患者。
于是她写了这本书,将她的快乐分享给世界上所有的抑郁症患者。
作者都能够快乐起来,我为什么不能快乐起来啊?
所以每天还是开心一点儿吧,生活虽然是王八蛋,但仍然有一些快乐的东西。
我们仅仅缺少的是:去寻找,去发现。
如果你实在发现不了,那就干脆自己去创造。
珍妮不就自己创造了很多快乐吗?
比如去参加说走就走的公路旅行,比如去追寻UFO的踪迹,比如披着狼皮去参加《暮光之城》的首映式……
抑郁症是生活给我们的重担,我们如果无法抛弃,那就只能负重前行。
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负重的轻重,但我们却可以选择走哪条路。
如果真有抑郁症的负重,那何妨不找一条平坦一些的路来走呢。
也许走着走着,身上的重担就没有了呢。
希望身边说自己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你们能战胜抑郁症这个“心魔”,都能享受其中。
最后高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