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一粽一清香,一魂一思量。
昨夜您悄然如梦,我欣喜若狂,我亲爱的外婆!这是您走后第一次入我梦,您也是在这端午佳节想念我了吗?外婆已经走了二十多个春秋,脑海中已经模糊了她的样子。梦里看不清外婆的脸,只看到满头白发的她坐在老屋的葡萄树下对着笑,那笑容依旧慈爱,如盛开的莲花。
今日是端午,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出嫁了的姑娘是要回娘家过节的。早在一个月前母亲就开始在电话里问我端午回不回去过节,尽管我给了她肯定的回复,她始终是不放心的。毕竟习俗是习俗,回不回去又是另一回事儿,我们对这些习俗都已经淡漠了,在哪里过节都不重要,只要放假就行。母亲在得到我会回去过节的肯定后,又问了我想吃的饭菜后就挂了电话,我知道她要开始准备了。事实也如我所料,母亲中途是不是打电话过来向我汇报了她对端午盛宴准备的进度。
说是端午盛宴其实是有些夸张的,并不是内容有多丰富,而是母亲紧张的这种程度,或者说是在乎的程度。我想不光是我的母亲,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吧,一颗心始终牵挂在儿女身上。我想昨夜外婆不仅入了我的梦,一定也入了母亲的梦,即便阴阳相隔,万水千山,那种来自血脉的牵挂是可以穿过一切阻力。
端午节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包粽子。糯米是母亲昨夜泡上的,粽叶是父亲一大早去菜市场买回来的。说心里话每年的第一口粽子也总是在家吃到的,食材是最简单的清水白粽或是简单的塞颗红枣,不似外面买的粽子,品类较多,口味不一,但这却是我唯一吃的粽子。
包粽子也成了这一天唯一的家庭活动。我是不会包粽子的,母亲教了几遍,我仍是没学会,看着那不成形的粽子,母亲一边口是心非地说我笨,一边接过去包了起来。
“你外婆包的粽子好看,也是她教我包的粽子。小时候她说不会包粽子会被婆家笑,会被别人说懒,所以就教我包粽子,学不会还不行。”母亲说。
“我不跟婆婆住,所以不用学,她也见不到我懒不懒。”
“你不学,以后我走了你想吃可就没了。”
“那我就不吃了。”我俏皮地说道。
我知道母亲是心疼我的,我不吃外面的粽子,她是怕在她百年之后我没有粽子吃。父母之爱子则为计深远。外婆怕母亲在婆家不好过,便强迫母亲多学点手艺,母亲疼我,不强迫我做不感兴趣的事。只不过时代不同,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不同。
“妈,我昨晚梦见外婆了。”
“我也梦到她了,她应该是想我们了。”母亲风轻云淡的脸上有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是的,外婆是想念我们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记得外婆还在世的时候,端午节不仅会有粽子,还会吃到小动物样式的馒头。外婆是庄稼人,在端午节这天她会用她那首粗糙而又灵巧的双手做出兔子、小鸟、金鱼等形态的馒头,她说庄稼人靠天吃饭,丰收了做些馒头来祭祀神灵,保佑一年都风调雨顺。神灵吃没吃我不知道,最后这些小可爱们都进了我的肚子。
外婆刚离世的那几年,母亲端午节也会做些这样的馒头,不知道是传承外婆的技艺还是习俗,还是纪念外婆。后来也渐渐不做了,我便再也没吃过,但是外婆做过的美食口味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
外婆留下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也许她在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保留曾经的美好。此去经年,我守着这份关于外婆的独家记忆,足可以温暖我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