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20年前的育儿心得,虽然记的是不起眼的日常琐事,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清晰印迹。
那时家住政府小区,儿子畅畅上小学二年级,对门邻居家男孩龙龙上一年级。那栋楼住的年轻人多,孩子们有不少年龄相仿的玩伴。
一天傍晚下班回小区,看到一群身着小学校服的男孩子,在楼下的草坪上自由嬉戏,夕阳用余晖把他们周围涂抹成一片金黄。
“阿姨,畅畅打人,把龙龙踢哭了”,一个男孩看见我,跑上前来告状说。“畅畅,为什么打人?”我边走边问儿子。“已经说了,谁让他不闪开”,儿子辩解道。“不管怎么说,打人都是不对的,你得向龙龙道歉”,我向前走两步表明了态度。可儿子并不买账,梗着脖子,站在人堆里一言不发。
拿不准是不是要强制干预下去,也许孩子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说不准,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我思索着迈上了回家的楼梯。
准备做晚饭,一会儿有人敲门,“阿姨,又打起来了,你快下去看看吧”,一个男孩气喘吁吁的对我说。
赶快跑下楼,看到儿子和龙龙都憋红了脸,边哭边嚷,其余的孩子似乎在中间调停。
“畅畅,马上回家去!”我命令儿子,同时走向龙龙安抚道:“来,让阿姨看看有没有受伤,别哭了,阿姨回家一定好好教训他”。
“没事儿,小孩子一起玩哪能不打闹,回去看看那个吧,这个交给我”,闻讯赶来的龙龙妈对我说。
回到家,任凭怎么问、怎么批,儿子就是不开口,本想拽过来揍一顿,还是忍住了。
接下来几天,两个孩子谁也不搭理谁,楼层里失去了往日的喧闹,门对门住着的两家邻居也觉得别扭起来。
“朋友越多越好,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快乐,特别是像你和龙龙住的这么近的朋友。你们社会课上不是讲,“远亲不如近邻”嘛”,一天晚上睡前,我心平气和的对儿子说,儿子回避着,只是点头不吱声。
两天后的中午,我对儿子提议,“你看,爸爸带回两箱新鲜的葡萄,你拿一箱去龙龙家,对他说对不起,请他吃葡萄,你们还做好朋友,这样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还是你去吧”,儿子推辞道。“你把葡萄送过去,对他妈妈说,请龙龙吃葡萄也行啊”,中饭后我降低了要求,同时把一小箱葡萄塞到儿子手里。
我洗着碗,听见儿子磨磨蹭蹭的敲开了邻居的门,听不清说些什么,很快便回来了。
葡萄送去了,此后一个周,两个昔日的玩伴仍然没有进一步接触,我开始有点急了。
周日下午,我和儿子清理小底屋,卖完废品,在楼下打羽毛球。不经意间见龙龙从远处走来,“龙龙,阿姨有点累了,你来打一会儿吧”,我试探着建议,同时把球拍递过去,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同什么事都没发生过,龙龙很自然的接过球拍,两个男孩一前一后的打起了羽毛球,我瞬间震撼。
不知什么时候,周围又聚起一群孩子,我掏出卖废品的所有零钱,交给下场休息的龙龙,“去小区里的商店买些雪糕,请所有的小朋友吃雪糕吧”。不一会儿,楼下飘荡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吃着雪糕,欣慰的朝儿子眨眨眼,一仰头,看见龙龙妈微笑着趴在自家窗台上。
日子一天天滑过去,儿子已升入小学三年级。为见证孩子的成长,我写下这些文字,特别想说的是“童心可阅”。 2002.4初稿2022.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