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要求和指导方法
小学三个学段朗读目标: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三学段: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要求:
一读正确
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读正确”。对于“读正确”,教师往往认为只要把生字的发音读正确就达到了要求,但实则不然。“读正确”除要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外,还要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颠倒顺序。很多时候,添字、掉字、颠倒顺序等现象,代表着阅读模块并未建立起来,或者眼和口的配合速度并不匹配等。
1.读准“一”的变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反复范读中让学生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由于是初步接触变调,课堂上只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有初步感受即可,不需要给学生讲解变调规则。
2.读准轻声。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读和跟读的方式感受“轻声读的轻而快”的特点,然后再把词语放在一起——“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等句子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试读的方式进行感受和体会。
3.读准儿化音。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儿化音朗读时“儿”字和前面的字紧密集合、舌头微微上翘的感觉。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带“儿”字的词语都要儿化,当“儿”充当一个完整音节时,“儿”就要读完整的读音,不能儿化。
感悟:“读正确”简单的三个字,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只是年级不同,要求不一样而已,教师采用的教学侧重点自然也不同。但不论怎样,要想完成这一目标,让学生真正“读正确”,老师范读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让我想起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