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徐怀君,今天分享《认知觉醒》周岭。
我为什么要分享《认知觉醒》呢?
因为它对我影响很大,我可以说这是一本触动我改变人生的书。
它是我的起点,我的地基。
它——让我脑子变清晰。
我甚至想毫不客气的说:这本书,每个人至少看一遍。部分人需要看三遍。
我是去年7月份看到《认知觉醒》——在小红书“我要读哈佛”作者的视频安利上。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阅读学习—定个目标—开始行动—三天结束”的循环中。
目标管理、清单法则、时间管理、深度工作、刻意练习、习惯力量、去掉拖延等等。不知道试过多少,一次次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开始,又一次次在挫折、失败和焦虑中结束。
在这期间人变得相当的浮躁和急切,像是掉进陷阱的野兽,暴躁急切,团团乱转,找不到出路使我原地狂奔。
行动越多越疲惫,能量越少越怀疑。
甚至连微习惯这样的小事都难以坚持的时候,陷入深渊。
是什么让我坚持?
因为我是一个挣扎的人。
看到书单推荐,我就扎进去。
每本书我都分析了下是不是好书,值不值得看。
然后,我挑中了《镜像思维》,但我还是出于收集目的把书单记下来。
我在阅读《镜像思维》的时候,突然又看到一篇文章推荐《认知觉醒》。
重复提起总是能令人印象加深,于是我觉得应该看看《认知觉醒》。
阅读后,我在想我为什么从来没有阅读过认知方面的书籍,是因为没有人写吗?
不是的。
是因为我没有看见。
我一直依照着旧有思维行事,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思维、行动和认知。
我不知道这是我的盲点,也是我一直行动失败的罪魁祸首,我的认知影响着我的思维,又影响着我的行动。
我的认知,从我成长的环境一直沿袭到现在,从未改变。
以旧的CPU运载着新版程序,除了带不动外还能发生什么!
不反思自己认知的时候真的是认识不到这个CPU的落后,我从没有更新迭代过它。
我以前一直以为,我在阅读、在学习、在努力,在进步。
我却不明白,我只是在增加内存,在老旧落后CPU运行下,增加内存有什么意义呢!
我只是以为,我自己在学习在进步,其实我只是累积了一些无法进行交换的信息,连知识都很难说上。
明白后我震惊又痛苦,那么多年的时光,有点可惜。
但也庆幸和后怕,如果我还不懂,那多可怕。
至此我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一种改变是由外而内的。
没有认知上的更新迭代,外在强加地任何方法和策略,都只不过是多一个不自律的人。
如果没有思维认知的改变,一切方法、策略、自律,都是焦虑。
如果你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点,你只会在开始和放弃之间循环。
所以,我一定要认知觉醒。
在阅读《认知觉醒》以前,我的阅读是天真的阅读。
何谓天真的阅读:这个概念取自《刻意练习》中天真的练习。就是没有目的的练习。
而天真的阅读,转换过来,就是没有目的的阅读。
在练习中只动手,在阅读中只动眼。
这样练和读,以为花了时间,就会有成果,就是天真。
经我阅读过的书,还和新的一样。
笔记本中一个字没有写,脑子只是跟着作者走。
我还告诉我自己,我学到了知识。
能把阅读的内容记上三天,我都要欢欣鼓舞。
所以,常态就是——看过的书几乎都不记得,甚至有的书过一个月再拿出来读,和没看一样。
我还看到有很多安慰我的话,“你看过的书虽然记不住,但是会化为你走过的路,就像你吃的饭一样,化为你的血肉“。
现在我要含泪说一句:“抱歉,一点都没有。”
什么都化不出来。
我,就是那个天真阅读的践行者。
你要是问我几个月前看的书讲的什么内容,那我只能说声:“就当我没读过。”
下面,我要说一些扎心的话。
我知道,我还不是——说这些话的人。
但我总是希望,有人更关注观点,而不是人。
我要告诉你,光阅读是没有用的。
你在书上划线、标重点、摘抄,这样的阅读是没有用的。
你做一大堆笔记,给书籍整理框架结构,你感动的只有自己,这样的阅读是没有效的。
阅读时不写触动笔记、不思考、不关联自己、关联后不行动、也不提炼方法 、不整理自己的思维……你天真的阅读,大好时光浪费,没有用的。
也许,我说上面的话,冒犯了许多人——包括我自己。
但是我一定要敲你一棒:这是没有用的!
没有用!
这样阅读,顶多为你增添一些知识在脑海里,大家聊天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说一说。其他再无别的意义。
甚至,再说残酷点,这些甚至连知识都算不上,只能算作是——信息。
你了解了一条又一条信息,这和知道王大妈和李大妈又吵了一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光读文章也是没有意义的,花几分钟了解一个观点,不深入思考,不实践,再怎么触动你,都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意义。
如果没有刻意练习的阅读,我今天的分享,不过是聊胜于无的自我安慰。
于你,至多不过是再听一遍正确的废话。
那为什么我还要说?
我不过是想安慰自己,或许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看见。
最后!最后!!
!!!我要挽回:如果还没有认知触动你,我总是支持你泛阅读的,只要阅读就好,哪怕一页,只要不停就好。
只要你走在路上,就不怕没有发现。
现在来简单过一下认知觉醒吧。
这不是作者的认知觉醒,是我的认知觉醒。
我希望的阅读,是大家阅读完,想法都不一样。
在没有阅读《认知觉醒》以前,我90%的书,都是天真的阅读。
之所以说90%,因为有一部分书,我还是可以用一句话说出来的。
阅读《认知觉醒》后,我也有相当一部分书,还是天真的阅读。
这里为什么还是说天真呢!因为对于阅读笔记,我真的就是记下了就记下了。
没有再去回顾过,没有行动。没有触发,我照样是想不起来。想不起来的东西,不就是相当于没有吗?
但就是刻意阅读那么少的一部分,却也给了我巨大的收获。
在10个月里,我写下约20万字的读书笔记。
最直观的作用就是我更加了解我自己.
我想明白我的失败,我想明白怎样做可以让我更加接近成功。
认识我自己,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什么样的成就,这样的结果,我都不换。
当第二次读完《认知觉醒》,我心理有一种感觉:我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是一种明悟,就像李笑来说的,进入另一个世界。
你知道自己跨过世界的长河,和以前再不一样。
一年后的今天,那种跨过一个世界的感觉已经消失。
这里让我想到人的适应性,在一个世界待久了,你就会习惯,觉得自己本来、一直就是在这里。
那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讲一个我从书中学到的最有用的笔记方法——触动法。
这个方法,我在其他书籍分享的时候也有讲。
触动法就是——写。
当有文字、语言、图片等触动你时,把你脑中的想法写下来。
不批判、不整理、不修改,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直写到没脑中没有任何想法为止。
一开始,你可以记录你的情绪,比如看到这句话,心里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什么。
慢慢地,你会: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联想到什么?以后我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最后,你会知道,今天我又了解自己多一点。
我的建议是,利用笔记软件写触动笔记,写完感受后,可以摘抄触动原文贴上。
你开始写后,你就会得到一个重大的收获——明白重复和精读的意义。
精读:不仅要做触动笔记,还要整理出一篇有条理的文章,并且还要关联自己的行为,以及行动。
《认知觉醒》的周岭,就是这样做的。
他的成就更有说服力。
他每年阅读30本左右的书,5年差不多200本,然后他产出160+篇文章,出版两本书《认知觉醒》、《认知驱动》。
这是他五年的成长,交给阅读和写作的答卷。
他的成果不说给我当头一棒,也给我很大的警醒。
今年,我也开始刻意练习自己重复阅读书籍,和输出一些文字。
一开始是给自己看,慢慢给大家看一些。
我还要说一个“反面”收获——多了很多想说的话,人变得唠叨。
居然学上了“好为人师”的毛病——比如说这篇分享。
就是这次阅读后的触动,稍加整理,输出一篇文章。
我以前从来没有输出过一篇完整的读书文章。
这一年,我没有得到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只是开始停止给自己制造烦恼,真正开始了思考。
思考如何不给我自己的人生制造难题。
我为什么要阅读?
我要让脑子变清晰。
这是我第四遍阅读《认知觉醒》最让我受用的话。
你为什么阅读?
说到这里,我还要讲一个认知的故事。
我从《认知觉醒》后面的书目中,寻找继续读的书时,《财富自由之路》明明出现过很多次我都把它错过。
读第二遍《认知觉醒》的时候,我又看了后面的书目,这才选中它。
说来也可笑,李笑来,我是很早知道这个作者的,但我却生生错过他。
就像李笑来说过,他错过他的一辈子,我也错过我的一辈子,幸好我也足够幸运。
第一次错过它,是看新东方另一个作者的书,我评价不高,却让我无知可笑地认为他人也可能不过如此,没必要再读第二本。
这是很多年前,我可以说是上一辈子。
第二次是三年前,我已经买了这本书,还看了几章。这本书留给我的印象只有纸张很舒服。
可见我是一点也没看进去的。
而现在的我对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的评价是:认知之最,目前没有之一。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就是这时。
我在想是不是,就算当时我看完了,还是会认为不过如此,进而对它视而不见?
我想很有可能:是。
就是没法看见。
我们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的世界。
我们以为自己可以看见全世界,其实只能看见自己的世界。
还有些话,没法说。
我希望你是醒着的。
至此,我的分享结束,感谢观看!
徐怀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