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说到底,其实就是感情中的一种,只不过由于多年来各种神话般的拔高,变得很高大上了而已,这样既显神圣又占据了道德高地——却也失了本来的面目和意义。也因此,误导了一些人去盲目追求理想化的所谓爱情,结果往往是贻误一生,蹉跎一生。
有一位女大学生问,快21周岁了,曾喜欢过两个男生,这两个男生也都曾喜欢过她,但是没谈过恋爱。既然两情相悦了,也到了适合谈恋爱的年龄,为什么不进行呢?我想,大概还是因为对爱情的概念模糊,对后果的顾虑过多吧。他们在对爱情的期冀中,理想化的成分过多,恐惧的成分也过多,不仅害怕不能携手走进婚姻,甚至还担心了婚后是否离婚的问题。
再举个例子,大约是一位初中生作文里的一句话:“看见上交的作业本与她的叠在一起,就觉得无比幸福”。我想,这就是纯真爱情的雏形吧,很纯粹,很容易满足,也根本不去想这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话不仅使我动容,还令我追忆,自己年少时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美丽而纯粹的念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动,算不算枉过少年,徒留遗憾?
个人以为,爱情也是有过程的。那种一见钟情的爱虽然惊心动魄,却还是肤浅于外部的元素,比如容貌、身材、穿着、举止、金钱、环境等等。但不可否认,这也算是良好的基础,至少是第一印象不错。然后再接触到内里的修养、思想、价值观等等,相互认同了,再走进恋爱和婚姻,这样比较顺理成章,也被普遍接受。而有些人就很怪,非要有眼缘的,如果第一印象没有“达标”就坚决放弃,这会错失很多机会,也很可惜。
爱情,除了有这个过程,还有一个高度的问题。一开始,爱情并没有多么的高度,随着感情的加深,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责任的不断加大,爱情会让人做出不同常人的选择,比如,舍己为人的牺牲,忍辱负重的隐忍,清心寡欲的节制……这时,爱情才真正高大起来,变得神圣,也因此,越加的可遇而不可求。
我们常以为,花前月下的爱情很肤浅,经不起考验的爱情很脆弱,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就是欺骗或者流氓之类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因人而异。比如香港有一对明星,没有婚姻的名分,但也相携相伴了很多年,其间也经历了疾病的重大考验,依旧共度沧桑。我们能否定他们之间存在爱情吗?
生活中,有些人选择不婚,但生孩子,他们与平常的家庭往往就是一个结婚证的差别。要知道,还有一些人,不仅选择不婚,还坚决不要自己的孩子。从法律的角度,他们没有违法,顶多可以指责他们自私、没有责任心罢了。他们不乏花前月下,而且真的以为这就是爱情,也是生活。他们自认有真爱在其中,而且是那种不受平凡生活干扰的爱情。
爱情既然有过程,也有高度,那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爱情的段位不同罢了。当然,也有人的确就是以爱的名义图谋不轨,这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总以为,有爱情的婚姻才幸福。其实不然,婚姻和爱情没有必然或者说绝对的联系。有些爱情因为太过美好和纯粹,或者限于物质条件、家庭差异等等的,结果并不能走进婚姻。有些婚姻是因为家族、事业、交换等等的因素而缔结,结婚时也根本不存在爱情。因为爱情走进婚姻的,反而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面前,在琐事和矛盾的争执里,在种种的诱惑和攀比中不断迷失,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
爱情,首先是一种情感,会给人带来甜蜜、幸福的感觉,也会带来期盼、渴望的激情,还会带来患得患失的假设和矛盾。有爱的日子会很充实,哪怕只是一厢情愿的所谓单相思。
庄子举了一个相濡以沫的例子,说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对方,互相吐沫维持呼吸以苟延残喘。然后,庄子认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为什么?相濡以沫是很恩爱,但不长久。而在大江大湖中的鱼儿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有更自由的呼吸,即使不在一起,也是为了彼此更好的未来。有时候,放手或许便是更深的爱。
所以,相濡以沫固然是一种爱情,但相忘于江湖未尝不是一种略显无情却更有情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