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大家都理解错了,人的知行本来就是合一的,要是不合一,人就死了。
大部分人觉得自己能达到知的程度,要做到行,难度系数很高。
王阳明以儒家自居,但却是道家子弟,四句教的第一句就说了,无善无恶心之体,儒家是性善论。
道家认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一体两面,是分不开的,重点在于自己能不能看到。
通俗理解就是,没有先后,知和行本身就是一起有的,谁也离不开谁,要不全部都没有,要不全部没有。
为什么会提出知行合一呢?
人的眼睛决定是先看到近处,再看远处,人的思维,和眼睛一样,只要看到了,就要分个先后,要用逻辑一步步出牌,不然思维就看不懂。
所以,有个先知后行,有个先行后知。
比如读万卷书,是知,行万里路是,行,这种说法特别普遍,很容易把人套进去。
当你看到佛道深层文化的时候,佛家也有这个问题,最后分为了南北两派。
有先后,就有一个知而不行的问题,也简单,知而不行是不知,就是没有人知道了但不去行的,知而不行,还是不知道。
知是分了维度的,假的知道,真的知道,中间还可以细分。
从假知到真知,靠心力,不靠思考力。
知行合一之前是为善去恶,人的感官对应的思想维度,包含善恶、慈悲等,只是念头,并不是逻辑,这种智慧是文字表达不出来的。
比如说老子讲上善若水,我们都知道,这词是充满了大智慧,比仁义要高上几个等级,做到了人自然会过的非常安宁。
但是,能做到的仁义的非常少,能做到道德的就更少。大家都在说道的时候,说明道已经欠缺了。
什么是假知道呢?
一个人知道抢劫不道德,也读过很多道德相关书籍,但在钱的吸引下,还是去抢劫了。
这个人不道德吗?
答案是他并不真知道,虽然读了很多道德书籍,甚至论文还得奖,但他还是假知道。
真的知道,是靠人悟出的,不是抠逻辑与字面意义,文字表达不了。
知行合一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知行不能打通,那就是人的结构不完善,不通,最关键的是方法不能灵活应用,做事没有指导方针,很难获得安静。
努力丢掉逻辑,能丢得越多越好,从复杂到简单,就是通路,然后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垂贤冷眼观世界,有点冷重真实。
如果你有什么矛盾或困惑可以找我聊聊。
擅长易学,用阴阳五行视角知社会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