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东汉正处于即将完蛋的末期,而在东汉出名的“十常侍”此时此刻正如火如荼的想让汉灵帝废掉太子刘辩,改立9岁的小儿子刘协作为太子,而我们这个听话的皇帝居然心动了。基于这个目的,“十常侍”给皇帝出了一个主意,为了巩固那就是把外戚势力的典型代表何进何大将军处死。
得知这个消息的何大将军拉着包括曹操、袁绍在内的一票人马好一顿火,打定主意要把这些宦官尽数杀光。这幼稚言论被在场的曹操提了反对意见:你没等杀光太监你自己就被灭族了。
何进听完很不满意,就在这不满意的档口,何进的同党来人通风报信了。
“何大将军,大事不好!”
“什么事啊?”
“皇帝挂了”
“啊?”
“汉灵帝,这个要搞死你的皇帝挂了!”
我去……
这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当然与之而来的消息还有,“十常侍”将汉灵帝驾崩的消息压了下来,没有对外公布。
“十常侍”想要什么,当然是要抓紧时间想办法将太子刘辩废了,将二皇子刘协立为太子而后顺势登基,他们的天下就保住了!再过不久宫内就要派人来宣何将军您进宫,继续完成没有铲除何大将军您,的这个未尽事宜了。
何将军这边还发着火、泄着愤,宫内局势就已经火烧眉毛了。老皇帝说挂就挂,新皇帝该立的也没立上去。现在大家等着的,就是何进何大将军进宫——请君入瓮、瓮中捉鳖,一刀剁头。
听完这个消息,本来还迎合着何将军的一干下属亲信全都不说话了。想必当时的场景一定很像现在很多公司开经营分析会的时候,领导提完了问题,问了一句:“还有没有哪位能够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或者好的意见大家来讨论讨论”的那种一片沉默的尴尬气氛吧。
如果你参与了当时何进的这场会议,你会做出什么决策?逃跑?杀进去?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还是跟其他人一样,一派和谐的沉默。
此时此刻,最果断的人上线了,那就是我们的男主人公曹操。当然,这也看出来曹操在他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是目无尊长的。不知道是何进刻意没说还是何进也没有想好怎么办的档口,曹操就说了简简单单一句话:“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
为今之计,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皇上立起来。立个自己家里人的皇帝,你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顺道搞定这些让你心烦的太监啊!如果这档口给了“十常侍”机会让刘协做了皇帝,未来你何进可是一点儿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啦!赶紧想办法进宫,让刘辩继位吧!
这句话妙在哪里?正中要害。为何如此评价?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的斗争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谁的势力更大,谁的党羽更多。他们斗争的核心问题在于,汉灵帝死了接下来由谁来接任皇帝,而究竟是谁能控制这个皇帝。
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为自己不是应得的权力正名的意义更加重大。在乱世之中,靠抓住皇帝起家的帝王不在少数。靠周王起家的秦国,靠另立隋帝的李家,用的都是这一手“擒贼先擒王”的拿手好戏。
皇帝花落谁家,谁就有资本在未来的官场中继续斗争下去。不管现在的情形如何,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劲一切手段让自己手里的皇帝顺利登基。曹操一下子就抓住了事情的本质,从对于大事要事的评判上来说,这个年纪轻轻的曹操在大决策大方针的第一反应速度上就远胜过了何进这个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