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石河子分享我和孩子的教育故事
非常感谢教育行走的团队,七月初在群里预热,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这几天听的我心潮澎湃,所以我跟吴老师说,我一定要抢一个话筒讲一讲故事。本身前面我就定到了7月7日这一天,但是因为这段时间正在石河子进行继续教育,因为我们这边的时时差和内地相差两个小时,我们本来7:40才放学。很幸运今天七点钟多就放学了,所以准时参加了这一次的分享。
我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先和大家科普一下我现在的位置——新疆石河子市,一座因军垦而生的城市,军垦名城、戈壁明珠,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市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准噶尔盆地,原本是丝绸之路上一个荒僻的乡野小村。因为玛纳斯河流经那里,岸边有一条山洪造就的卵石沟,宛如一条流淌着石子的河,于是人们就为它起了一个形象而苍凉的名字——石河子。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因为我透过这个城市,看见了新中国的成长。”这是当代著名诗人艾青1960年到石河子生活后,被火热的城市建设画面所感染,写下了名篇《年轻的城》,把兵团精神融入到了诗句里。
你说它是乡村,却有许多工厂,苍郁的树林里面是一排排的厂房,今天的石河子,比艾青笔下的石河子更漂亮了。另外让我震撼的:1950年,王震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挺进石河子,在戈壁荒滩上拉开屯垦戍边序幕,拉开了石河子建设的序幕。石河子城是建立在戈壁滩上的,地上是一层层石头。军垦的先辈们从外面运土来,埋上一层土,再种上树。“石河子先有了树,随后有了街道和房屋建筑,最后才形成了城。”
虽然到石河子这座城来过许多次,走在这个大街小巷的时候,每一脚踏下去,我的心里就在想脚下都是石头,人们用血汗把它建成了一座城,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一定要有爱心,耐心,慧心。我就想到了我和孩子的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