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我在收拾厨房,伴随着洗碗流水的声响,客厅里传来了喊叫和谩骂声。我知道麦其读的“一起作业”某一句录音又没有通过。
我冲出厨房,对他一顿吼。“过不了关,肯定是你的发音不到位嘛,你总是大喊大叫,让人心情很烦躁”他气恼地把手机放一边。我希望他尽快读完,帮他读了这一句。然后进了厨房继续洗碗,然而不到3分钟,又是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他用怒吼声对着手机喊了一句英语,结果还是没过关。我有一次冲出厨房,没有好气地说:“读不过,不读了,我实在受不了你的大喊大叫,要人命。”说完我把手机拿走,我看见他的脸色很不好,气急败坏中又带着委屈,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没理他继续忙碌,不一会听见他把卧室门反锁了。
我心里也很郁闷,辛苦一天,回家就做饭,收拾。忙得脚不沾地。这个因为读英语不过关的小事,老是大吼大叫,让人心情烦透了。
突然心中又冒出一个念头,难道我这几天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白读了?为什么孩子愤怒的时候,我跟着也愤怒?首先,我要明白,每个人都有情绪,如果只能允许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发脾气,接受不了孩子的坏情绪,那他的情绪该如何排解?家里他不能完全放松自己,家人也不愿接纳他的情绪。孩子的心里该有多憋屈?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孩子英语读音没有过关。第二要素是感受。英语句子读了4、5遍都没有满星过关,孩子感到沮丧,愤怒。第三个要素是需要。孩子认为他这样读,前几天都能通过。他需要机器对他的读音肯定,需要3颗星的肯定。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孩子请求我的帮助,但是我前面告诉他,这是他的事情,以后不要总是麻烦我。被我拒绝了。孩子要投诉软件,但是我粗暴地说,那是你自己的发音有问题。怎么能怨软件的原因。
这就是整个事情的经过。我认为孩子发脾气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并非对我发脾气。我的态度非常简单粗暴。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只能让我们的距离更远。
我借口需要剪刀,让他把门打开,跟他说:“我辛苦一天回家就赶快做饭,又是收拾厨房,又是洗衣服。你不能总大吼大叫,让人心脏受不了。你读英语过不了,可能是你在变声期,不是童声也不是成人的声音,所以不是你的原因。以后你读了就行,几颗星都可以。今天过不了,明天还能再读。” 他眼泪哗流了下来:“我就是想要3颗星。”我说:“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可以了。”他倔强地说:"那谁能证明我是对的?“我说:”我能证明啊!”
“那不行。”他抿着嘴说。但情绪看起来缓和了好多,可能是我肯定了他的读音,没有再和机器站在一条战线否定他,批评他,指责他。
最后我说“那这样吧,以后你哪一句话实在过不了,我帮你读。”
他有一次把门反锁,我敲敲门说:“你把门打开,我要洗你的校服。”这次很快就把门打开了。情绪平和地把衣服递出来。
今天的事情结束了,我以后得要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当孩子愤怒有情绪的时候,我得先了解那是他的哪样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不是被他的情绪左右,比他还恼火。希望在他的青春期到来时我们还能正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