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昂有一个非常具有穿透力的表达:
关系的实质,是看谁传递焦虑,谁承接焦虑。传递焦虑的,是关系中的问题制造者;而承接焦虑的,是在承受问题制造者的痛苦。
我似乎看到多数是父母在传递他们的焦虑,儿女在承受焦虑所带来的痛苦较多。
比如对弟弟来说,妈妈把他未成家的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当我成家以后,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他的身上。这样的关系注定会出问题,两个人都有痛苦,一方面媒人介绍后,只会追着我妈问,弟弟是否有联系女方。一旦弟弟那边没有任何动静,首先恼火的就是老妈,她的面子过不去,还被弟弟这种无所谓的表现气得跳起来。
不断地逼迫,只会传递更多的焦虑给他,所以他抗拒一切的安排。反感所有的相亲对象。
比昂有另外一个非常有穿透力的说法:
文字,是巨大的容器。因为当我们的心灵知识可以被文字表达时,就意味着心灵知识被文字容纳了;而借助文字,才可以不断进行各种思考,最终让人类看到人性乃至世界的运行规律。
当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时,这就是爱。
很明显我妈妈被弟弟切断了联系,无法引导一个成年弟弟表达他的情绪,在弟弟和我沟通的时候,我也不够专业,于是推荐他和我一起学习武老师的心理学课,很可惜他没有时间也不太愿意去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情绪情感,这也许不是一个适合他的方式,可是他喜欢的跑步也很久没能坚持下去了。
下次问问看是否有其他情感的输出地方,只要表达出去,才能遇见爱啊!
今日得到
1.一个人忍受不了的情感是贝塔元素,能够忍受的情感是阿尔法元素,把贝塔元素变成阿尔法元素的功能是阿尔法功能。
2.在比昂看来,婴儿最原始的心灵素材,也就是贝塔元素,是不能被忍受、也不能被言说的,经过妈妈的忍受,再经过不断被意识化,最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意识体系。
3.当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时,这被称为“心智化”,这就是爱。
对人性的容纳、看见,让情感恢复并增强连接的做法,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