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现在咱们来一起学习《自驱性成长》的第8章:把控制感带进学校
这一章讨论了很多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涉及到了测试也就是考试方面的一些观点。
这章说的控制感,不光是孩子在学校中有控制的,也说到了老师也要有控制感。
第156页
提到了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同时降低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控制感,也因此诱发了更大的压力感受,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在教师队伍中滋生了更多的不满和倦怠感。
其实我们作为普通的家长,左右不了学校的教育制度。唯一能掌控了的,也就是孩子们在家里的时间。
其实孩子们上学压力非常大,像我们家有一个上小学的二宝,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大宝。
能感觉出来,她们的课程学业都非常的重,老师呢,在学习上也抓得很紧,也都比较注重学习成绩(毕竟应试教育),所以在学校里给他们施加的压力挺大的。
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家里也不要盯着作业不放。正好,现在这几天属于期末考试阶段,有的孩子成绩可能已经出来了,有的可能过几天也要出来。
不管孩子考的怎么样,在成绩方面,我们也不要看得太重,否则自己的这种压力会传递给孩子。
第157页
提到了允许孩子在课堂之外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我也挺赞成作者的观点,孩子的自主权提升之后,什么事儿都自己说了算,他就更有学习的动力。
第158页
提到了孩子建立和老师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有时候孩子喜欢一门课程,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才喜欢学这门课程。
我家大宝正好有一个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先说反面的例子,记得大宝上五六年级的时候,英语成绩开始下滑,因为平时我不大管孩子的学习成绩。
所以,事后问了大宝才了解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她们班里换了英语老师,嫌她们班纪律不太好,因此就不怎么教她们。
可想而知,老师越不交,他们班里的英语成绩越差越差,孩子们上课就越调皮捣蛋,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跟老师关系不好的一个例子,影响了这一科的学习!
就像第158页
下面也说到,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认识到,不可能每个老师都是特别棒的老师。指望上学这些年碰到的每个老师都是顶尖师资,这太不现实了。所以有时候我们得帮孩子们制定一些策略。
好在,上了初中之后,大宝的英语成绩又慢慢赶超上来了。
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第158页上面部分说到,如果一个孩子建立了与老师的关系,而任务又跟老师有所关联,那他就会更加努力。
我家大宝上了初中之后,就遇到一个特别负责任的老师,正好是她的班主任,年纪也不是很大。
初中这三年,大宝什么事儿都是跟老师自己交流,除非有需要我出面的事儿,用我出面去解决,其它的时候都是他自己跟老师交流,交流的挺好的。
当然,这个老师是教语文的,我家大宝语文成绩因为有阅读量在那摆着呢,语文成绩也不差。
因此,遇见一个好老师挺不容易,现在大宝上了高中之后,中间还去学校去看过这个班主任老师两次。
现在,这个班主任老师也非常关心他高中之后的情况。所以遇见一个好老师能影响孩子一辈子,这也是缘分吧。
第159页到163页
又提到了要降低学业要求和压力水平。
关于压力的部分咱们前面解读过,有压力的情况下,干什么事情都不会投入、专注,效率也会很低。
因为比起“学进去”来说,“活下去”才往往更重要。所以一定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减压!
像我家大宝一天到晚埋怨我,“别的父母都在管孩子的学习,你为什么不管我的学习!”
我经常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管好就行了,我管你的吃、喝、拉、撒、睡就行了。”
164页到166页
又提到了家庭作业:要启发,别强制
这个在本书第2章,“家庭作业之战”我们讨论过,在这里就不说了。
第166页到第170
等孩子准备好再教他们
这章也描写了,我们家长都愿意让孩子提前学习一直知识,越早越好,赢在起跑线上。
因此,在这些鸡娃的家长敦促下,孩子们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早出手不一定有好结果。
每个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不要看着别人的孩子怎么样,自己的孩子就得怎么样,我们要放轻松,也要放长远。
第172页到第174页
如何把控制感带进学校
提到了学校应该更多的关注怎么培养健康的大脑发育。
学校更应该去探索,怎么让校内体验带来的压力降低,并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还要通过增进自主感来最大化学生的自我激励水平,以及通过将艺术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后面又提到了正念的练习,这些都对孩子们在学校以提升控制感,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174~175页,今晚怎么做都是一些具体的做法,大家可以看看,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