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同样是看同一本书,为什么别人理解的和你自己理解的相差那么远?
当你自己去阅读一本书时,会经常以为自己已经懂得了书上的大部分内容了,但是一说到写读书笔记很多人就犯难了。明明看完了整本书,要让自己写出来一篇像日记一样的文章就不知道怎么写了。这是因为我们“眼睛会了,手不会”。
优秀的读书笔记必须要有三个标准: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或者用自己的话翻译,确保理解。
2能够调动已有知识,学会融会贯通。新知联系旧知,可以直接作为素材写到读书笔记当中。
3、结合实际,做到真正的内化。结合实际工作和生活经验进行反思,也就是举例。
有观点,有理解,有分析,还有案例论证。
那么到底如何制作优秀的读书笔记呢?
一、标记—这些标记是便利贴、用荧光笔标记、折页等。也就是说,要在书上做记号。
就像我们上学时老师会让我们把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或者觉得重要的内容标记起来,加以复习,提高记忆度。
二、收集—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做:你看不到就会忘掉它,你看不到就用不到。
我很认同这句话,因为我也有收集的习惯。我目前用的最多的软件就是微信,当我在聊天时、或者在公众号,朋友圈看到有兴趣或者认为可以用得上的图片、文章、链接、文字等内容,我会把它们收藏在微信“后台”。当我遇到相似问题时,我会在收藏夹里用关键词搜索有没有可以用得上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收集方法,我在聊天记录里也会用“关键词”搜索聊天信息,经常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至于那些暂时用不上的内容,就会一直存放在“收藏夹”里。
在《洋葱阅读法》第四章作者推荐了几款收集工具:如印象笔记、康奈尔笔记、有道云笔记、全能扫描王和花瓣等。相较于我的微信收藏只限制于“微信”,这几款工具的作用就更有优势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app中的内容(如知乎、得到),这些内容都可以直接导入到印象笔记中,还有一些网站上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导入。
三、整理—整理有很多方法,如读书卡片、读书笔记、PPT、画思维导图...这些都是结合了视觉化的内容,同时又可以把文字融合进去,整个画面非常简洁,很容易看明白。越简洁清晰的图像,大脑处理起来就越快。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阅读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书籍之后,怎样才能合理分配这些书籍呢?
首先要建立个人“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去把不同的书摆放在不同类型的书架中。就像我们去图书馆,知道自己要找什么书架找什么类别的书。在整理书架时,也有可能遇到这张情况,同一本书既属于时间管理又属于个人品牌和写作怎么办?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两个不同类别的书架放同一款书。这样等我们要用到的时候就简洁清晰方便多了。通过我们的整理工具,都能达到这种目的,现在就可以好好用起来。
其实我们做了标记—收集—整理—建立个人“图书馆”4个步骤,最重要的还是第5个步骤“输出”。
我们标记、收集、整理了一些信息,但是如果不输出,这些信息还是存在硬盘里或者书里而已。就像我们看了武功秘籍,眼睛和大脑会了,手却不会。
知识和能力之间永远差一个践行,如果我们读了很多书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却不懂得运用,那么它就只是书本上躺着的信息。但如果你学完之后努力消化和理解,并积极践行,那你成长提升的速度一定是非常快的。
好的读书笔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增进理解力,更能辅助我们的工作甚至能够引导我们的行动。从而让阅读产生真正巨大的能量,并因此改变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