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本书的最后几个章节,我对一行禅师的“正念了悟之道”,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当然,体会也是较之前深刻了许多。
这或许,也是因为随着阅历和对生活的更加敏锐的感受,让我渐渐读懂了以前看不懂的书、理解不了的人,从而发现,以前,最理解不了的人,便是——自己!
后面,随着不断的阅读、写作、感悟生活,我也开始学会关照“内心的小孩”,并渐渐识别出自己的行为,在哪些方面还在受到过去的影响,而没有做到很好的活在当下。
这,也是持续阅读与写作近一百天以来,自己最大的收获。现在,又跟随着一行禅师的这本《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一书,真正找到了打开自己“心灵大门”的钥匙。
正如,以前喜欢每天做冥想时,被教导的那样:先从体会缓慢的呼吸中,渐渐把自己的思绪拉回到现实,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会不受意识控制的制造出许多“思绪”来,犹如在脑子里面住了一个喜欢随时絮絮叨叨、不停说话的人,让我们的很多时间浪费在了无畏的“内耗”中。
而在这些令自己产生“内耗”的声音中,最大的困扰,就来自于对自己过往惨痛经历的如“吸食鸦片”般的回忆,这些回忆,经过了数年、甚至几十年的发酵、扭曲、变形,对于我们自身的人格发展,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在过往的一些令人痛苦悲伤的经历中,我们对于人性、对于身边的他人感到了失望,而却很少深入的洞见到,这些,其实是内心深处的对于自己的深深的失望。
我们甚而会把这些令我们失望的矛头,指向自己,哪怕我们并没有做错任何事,甚至已经做得非常棒了,但由于童年的“爱”的缺失,我们对于别人的成就看得过于高大,而对自己,是近乎苛刻了!
我们习惯于,常常看到别人的长处,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秀,甚而容易形成一种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做自己,的确需要莫大的勇气,但这又是与世界和解的最好的方法。因为,首先要与自己和解,才能与世界和解,与他人和解,与万物和解……
不以“爱自己”为前提的爱别人,透过本质背后,其实是一种“爱的绑架”,在无形中宣告:你看,我都这么爱你了,你却还这样对我”,这是一种变形的爱,带着条件的爱,不是真爱。
一个人,知道真正爱自己了,才能学会如何爱别人。化解自己,了悟自己,与自己和解,才能与这个世界和解。
通过一行禅师的《与自己和解》这本书,我明白了最为深刻的一个道理便是:那些在自己脑海中不停“攻击”自己,“攻击”别人的想法和痛苦的回忆,仅仅是大脑的一场“阴谋”,是大脑的一贯作风。
如果真不受控制的跟着这些思绪走,就会有忍不住要去钻牛角尖的冲动,而如此一来,整个心身,都离当下的时刻相去甚远了,有时候,甚至需要别人一些善意的提醒,才能被重新拉回现实当中来。
难过的是,这对于以前的我来说,可是经常发生的事。
一行禅师说:
“因而,当我们受困于悲伤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深观而了悟:此有故彼有。
痛苦来自与我们接触到的一个过去的影像。事实是,我们是安全的,有能力享受当下生命带来的美妙。
当我们觉知到痛苦来自影像而不是当下的情况,就能够幸福而快乐的活在当下。
这就是正念与正定的力量。”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并不能好好的对待自己,甚至作出了一些伤害了自己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如去找到表达内在暴力的其他管道。这很糟糕,因为这样一来,我们便成为了“杀死自我”的刽子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慢慢长大,我们开始转化内心的仇恨的种子,我们开始坦然接受自己身上的一切优点亦或是缺点来,这样,我们才是活生生的真实的自己,我们开始变得不再在意他人的眼光,甚而可以面对嘲笑怒骂也使内心毫无波澜了。
我可以非常骄傲的说:我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文字工作者。但,面对质疑,我没有想要再去证明什么,一切都落实到行动上来,行动比想法,更能引导自己真正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而语言和争辩,却是再无聊不过的逞能。
流言蜚语,怕什么?不过莞尔一笑。大可不必再为之让自己和别人都自感无趣。
我在自己的心上,已垦出一亩亩的花田。
守护着、浇灌着一个梦。
一亩一亩,岁岁又年年,花开了,花又谢,等啊,等啊……
等又是一年的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