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何宁愿牺牲午休的时间,在这码字呢?是这部电影触动太大了吧。电闪雷鸣,雨水直挺挺地泄入窗外的悬崖,一丝寒风挤进,吹荡着附满尘土的蜘蛛网;随之进来的雨水,浸过斑驳的墙壁,蔓延到靠墙的桌子上,延伸向桌面胡乱叠放着的油彩(必须承认,这段描写,是我脑补的,毕竟场面太能引发人内心的恐惧,跳过太多画面)。
不明所以然地,几位“陌生人”在这里相遇,终于弄清楚了他们的处境:一家只有一个医生的“精神病医院”。与其说是医院,不如说是一个荒废已久的破工厂,阴暗、破落、颓败。只有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才能走出这个地方。他们极力证明着自己是正常人:拒绝吃药,绝食,做一系列正常人的活动,终究败给了那句“精神病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有精神病的”的质问。
这个电影,看到一大半了,依旧是一头雾水,看几个正常人像困兽一样证明自己不是疯子。由同仇敌忾到相互踩踏,也许真的,人性本恶,当一切的一切,不受自己控制,甚至自己被操纵的时候,野性显现,也许用“野性”这个词,不如用“兽性”来的贴切。
剧情发展到现在,依旧找不到主线,疑点越来越多,内心对这部电影的定位也很是模糊,直到安希与医生的对话:
医生的循循引诱终于触发了安希的这些附属人格。此时,我才幡然醒悟,原来这就是多重人格。每一重人格,都是她在向外界索取无望的时候,给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这么年轻的女孩子,多么缺爱和孤独,才会分裂出如此多重人格呢?而当她拿枪对附属人格哭诉,为何他们不认识自己,为何他们会变成现在这样时,很为她心痛,这么多重人格,压到她窒息她都不忍心伤害,最后竟也成了她不自救的因素。
整部剧,无非是上演了:安希极力劝停无意义的战争,但是已然失控。在如此混乱的多重人格的压力,使得主人格疲惫甚至不堪重负。直到附属人格的自杀,换回了主人格的重生,是的,安希的重生。长舒一口气:这个电影,对得起观众的俩小时。
至于,附属人格为何会选择枪毙自己,以解脱主人格呢?难道是他们意识到了最近以来自己兽性的一面?还是因为他们都是主人格世上最亲密的人?好像这两个理由都说不过去。也许“杀掉”只是一种本质的外显,那么本质是什么?也许胆怯,只是她的保护色,终于她通过自己的意念,使得主人格摆脱了附属人格的牵绊,清清爽爽做自己。这些的外显呢?也许是现实世界中的她面部的轻松。
有句话说的好:你不了解我的过去,就没资格评论我的现在。是啊,一个人,突然满身戾气,突然暴怒,突然温顺,突然哭,突然笑……旁观者不懂,可是他自己明白,此时的他,确确实实是他自己。
也许多重人格能给自己多一层安全感。可依旧希望,环境别太坏,窘境别持续,附属人格不要喧宾夺主。
我的保护色是什么?我的主人格和附属人格又有哪些?多少次想摆脱“自己”的约束,去疯,去狂。那么是不是也是附属人格与主人格的较量?内心的理还乱的矛盾、思绪,也都是一场搏斗吧!我像我,又不是我,我像我,又取代不了我!
有时候,不喜欢“自己”,想摆脱“自己”的时候,我再稍微放肆一点,疯狂一点,是不是某一个附属人格就赢得了主动权?那么……可是,这些想法都是主人格的思维,它又怎能允许我失去理智呢。妄想罢了。
时间留下了美丽和一片狼藉。祝福很多人,也祝福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