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其它晦涩难懂、通篇充斥着专业词汇的专业书籍,本书作者使用了大量自身或其他人经历的实例来循序生动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此举更易于读者去理解,因此它的受众面也会相应地变得更为广泛,即使你是个对影像、对传播没有丝毫了解的小白,也能毫无障碍地通读此书。这也对应了作者所秉持的理念:将制作影像这项技能普及到全美的教育系统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最基础的拍摄剪辑能力。初读者不能被《影像叙事的力量》这个专业性过强的名字所迷惑,它的语言直白且有趣,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的启蒙书,也是能引导专业学习者抛弃思维枷锁而去用感性感知的指南针。
从他的文字中便可感受到,斯蒂芬·阿普康对影像叙事在教育行业的发展投入了相当分量的重视,可以说从开篇都结尾,他关于影视教育的观点几乎无处不在。从自身引出,阐明了当代孩童对影像所熟悉的原因,认为现如今影视已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是平日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少儿应该从小培养如何运用镜头去叙事的能力,可是学校里的课程几十年来经久不变,从不传授任何专业知识只是一昧地播放影片,这样的教育是落后且无用的。这或许也是他执着于创办雅各伯恩斯电影中心,并且专注于给社会各阶层各职业的人们传授电影知识的原因。他的举动是有现实意义并且附加创新性的,知识的普及无疑是对大众有益的,而儿童尽早接触这份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清自己的喜好,以便于将来准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并且正如作者在本书末尾提及到的,合理运用影像叙事要求拍摄者具备各方面能力,如文本编写、镜头运用、整理剪辑,学会此项技能有益于自身全方面发展,因此我觉得把斯蒂芬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称之为公益事业也不为过。
书中举了大量实例来论证视频正以锐不可当的架势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上,选择了著名的尼克松、肯尼迪电视竞赛事件,为了凸显影像的影响,斯蒂芬还在例子结束前特意提起广播听众与电视观众所持有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充分论证了可视画面带来的冲击;经济上则可以用电视广告的产生较为简略地概括过去,企业和广告商利用一切与产品有关的元素拼接组合成顾客所感兴趣的叙事短片,比此前平面简约的纸质广告更具趣味,这是一种没有文字的说服艺术;“文化”这个词本身的涵盖面就较为广泛,因此我想干脆就复述一个我印象较深的例子,卡罗尔的吉他由于美联航的不恰运输而损坏,航空公司却一直推脱拒绝赔偿,卡罗尔为了泄愤而创造了一首歌曲来谴责美联航的所作所为,视频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大众的关注,美联航也不得不出来赔偿道歉。影像的合理运用能帮助人们完成可能放在以前就不可行的事情,它能帮助人们维权,有益于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也能让无良的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影像能产生无限的能量,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使用它。
与斯蒂芬在本书所采用的通俗文风相类似,他坚持的观点是在影片中感性所起的作用要远大于理性,这或许与普通人群选择观看影片的原因脱离不了关系。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与电影、电视剧所关联的印象词汇绝对是休闲或娱乐,人们观看影视资料的目的是暂时脱离现实世界,在导演构建的虚拟生活中代入并寻求情感刺激,既然与“情感”相连接,那么感性对观众所起的影响必然要更大一些。而画面最奇妙的特点就在于它无需言语,观众仅凭自己的感官去体会就能得到独属于自身的领悟,而视觉、听觉甚至体感(比如某些3D影院)等多方面的冲击能在观众的记忆层面中留下更加浓厚的色彩。人生来就具备产生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影像更易于与人们通感的能力或许也是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所接受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的原因之一。
就像我在上面的段落所多次提及的,斯蒂芬的语言十分通俗好懂,这是出乎我意料的,这或许也和他从事影视教育的经历有关,他讲述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但是辅以许多生动例子,所以使人更容易去理解。《影像叙事的力量》出版的年份离现在也并不遥远,因此里面的许多观点比起其他专业书来说更加崭新并且具有现实意义。我认同斯蒂芬所说的青少年需要培养“视觉素养”这一观点,对于专业学习者来说这一素养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让我粗略地了解到现如今我自身的不足,影像叙事并不是一件简单之事,只有以更严谨的态度去探索它,才能创造出更有深度、经久不衰的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