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一、冬至的起源与历史

冬至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使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并确定了冬至的日期。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短,夜晚时间最长,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开始。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冬至逐渐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代时,冬至被称为“冬节”,官府会在这一天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并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开始盛行,成为祭天祀祖的日子。明清两代,皇帝仍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二、冬至的日期与物候现象

冬至的日期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冬至时节,物候现象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一候蚯蚓结”,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二候麋角解”,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三、冬至的传统习俗

冬至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吃汤圆:在南方地区,冬至吃汤圆是非常盛行的习俗。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吃饺子: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与汉代名医张仲景有关,他发明了一种用面皮包裹羊肉、辣椒等食材的“祛寒娇耳汤”,施舍给百姓吃,治好了他们的冻耳病。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喝冬酿酒:在江南部分地区,民间有冬至喝冬酿酒的习俗。冬酿酒原为“冬阳酒”或者“东阳酒”,以驱寒、庆祝冬至的到来。

九九消寒:冬至过后,我国各地将迎来“数九寒天”。所谓“数九”,正是从冬至这天开始的,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九个九的累加更是“最大不过”的数,“九九”意味着阳气达到了最大值。从“一九”数到“九九”,“九九尽,桃花开”,即为“九九消寒”。

祭祖: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人们会在家庙或坟地,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此外,还有吃馄饨、吃赤豆糯米饭、酿米酒、冬至赠鞋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

四、冬至的养生之道

冬至时节,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变得寒冷。在这个时候,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御风寒,预防感冒等疾病。同时,冬至也是进补的好时节,人们可以通过药食同补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在养生方面,建议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以提高体质和免疫力。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时至11时、下午3时至5时等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

五、冬至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和上天赐予人们的福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1、表示阳气复苏:冬至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阳气开始逐渐复苏。

2、象征团圆和美满:吃饺子、喝汤圆等习俗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团圆和美满生活的向往。

3、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了解和传承冬至的相关习俗,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
    皇氏三墳阅读 5,879评论 2 16
  •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第四个节气。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
    Hannah的远方阅读 1,950评论 0 0
  •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商周时期,最后定于春秋时期。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相隔15天,每月两个节气,第一个叫作“节气...
    心中的星月阅读 3,110评论 4 23
  •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节气。是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天在北半球是白天最短,黑夜...
    郗红嘉阅读 2,900评论 0 4
  •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节气。是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天在北半球是白天最短,黑夜...
    郗红嘉阅读 3,707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