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翻阅儿子一周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预习的有理数除法非常简单的练习就做错了,顿时就有点恼火,要求他马上把课后练习做一遍。
他做得有点磨蹭,草稿也不用,在那用笔点点点心算,又让我更烦躁,开始霹雳吧啦说了他一通。一看已经10点多了,让他赶紧去洗澡,明天再把那个章节的练习都补完。
儿子去洗澡,我回到房间看了和菜头的公众号《是孩子在承载父母焦虑》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Wy4VrEcr_y1MzY6hl-kMtA
这次回去发现昆明的父母正在和北京父母一样“肝娃”,孩子在承载父母焦虑,于是连带这座平静的小城都紧张起来。不再像是记忆里那个舒缓宁静的小城。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焦虑,于是选择用肝作为解决方法。更多的培训,更多的训练,更多的重复,懂了还不行,懂了还得会做;会做还不行,会做还得正确;正确还不行,正确还得提升速度。又懂又做又对又快依然不够,还得发挥稳定。
让我想一下,现实究竟是怎样的一幅图景:父母在单位肝自己,肝出工资和花红,然后拿肝出来的钱请人来肝自己的孩子,教会孩子如何肝自己,这样在未来的某天,孩子可以有个单位可以继续肝自己。然后,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继续认为肝才是出路,接着肝自己的孩子---这大概就是肝之循环和肝之遗传。
那么孩子的性灵呢?这个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它指的是人性中的纯真和活泼。有性灵,就能够感受生活,就能保全自己的心性。心性这个词现在也已经少有人说了,它的意思是内心原本清净澄澈无染的状态。没有什么人谈这个问题,人们在谈素质,谈 IQ 和EQ,谈竞争力,谈抗压力,谈学习能力,从来不谈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ta 在生活和生命中感受到什么,是否活得安然自在,是否觉得满足和幸福。因为肝才是一切,当我们谈论一个孩子时,就像是谈论一匹赛马,谈论一部机器,我们讨论性能和表现,却不会去讨论存在本身。
在无间断的肝里,除了训练服从之外我看不出任何东西。我也不认为肝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能够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关键节点上的选择。而如何选择取决于一个人的本心本性是什么,能否认识它的存在,能否遵循它而不是外部力量的指引。而在技术层面上,它可能和一个人如何面对挫败,一个人如何深入问题探索本源,一个人如何不受约束地使用不同方法去探索答案---肝里没有这些---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活泼泼的性灵,需要自主,需要相信自己,需要对生活对生命产生兴趣。
看完又有些后悔,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自认为不是鸡娃的家长,小学五年给他报了为数不多的几个课外班,尽量在避免作业或上课占用他太多的时间,总会给他留出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
马上六年级,对于学校暑假期间的强要求有点不适应,有些焦虑,自然行为上也将这焦虑传给了孩子。
在鸡与随性之间徘徊,不想他成为学习的机器,希望他能有主见,保持住自己的心性。
特别喜欢以下这位妈妈在《是孩子在承载父母焦虑》后的的留言,勉励自己以保持初心。
我妈妈是那种很喜欢给娃报辅导班的,我小时候,作为省城双职工家庭独生女,周末课外班是满满当当的。我妈可能是比较早一代鸡娃的,我小时候比较乖,什么都能学的还不错,但是不够聪明,学不到拔尖。后来我决定和喜欢的人结婚生子,做着平凡的企业文职工作。我觉得童年时满满课外班对我现在并无用处,而且很容易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干嘛。我的孩子我给了他们很多时间去玩。他们成绩都是中等,不如我小时候,但是我希望他们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我二宝8岁,之前作业写完了,我说你现在没事了。他问我,妈妈我现在做什么呢?我说,玩呀。他问,玩什么。我说,你是个人,不是机器,不能只按照别人的指令才能做事,你想想看,想干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非常重要,如果你想出一个游戏,想要我或者哥哥和你一起玩,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不能知道你想玩什么。我觉得我心态很平稳的,很多养活自己的职业貌似和学历也不是强相关。我很怕小孩子会变成那种呆呆的样子。我孩子们也不是很聪明,都是普通的小孩。我也是普通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