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作,就没有想过要回头,就算看不到目标,也要努力地一关一关往前闯。
先说说我的第一关
人生复盘,提笔就写
刚来简书写作的我,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抓来写,自己的事、朋友的事、亲友的事、听说的事都能写,还借写作的机会把自己的人生来了一次彻底地整理和复盘。
因为初生牛犊,因为无所顾忌,所以写得很顺畅,结果是不提练主题,或写完强行得出一番结论。更好笑的是有时以一点感受作为起点不管不顾地提笔就开始写,写前也不整理思路,但最后得出的结论与初衷往往大相径庭。
这感觉就像一个刚学骑自行车的人,明明出发是一个方向,由于笼头把不稳弯弯扭扭地骑到了另一个方向。
这个阶段写作特点是糊里糊涂地写,但胆子大,而且瘾也大。
就这样居然写出了两篇上千阅读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个阅读量是之前想都没想过的,更何况还是连续两天被推首过千。那两天我的感觉跟打鸡血差不多,不停打开手机,看阅读量,当看到半小时阅读量蹭蹭地长了几百时,我快要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但当这激情燃烧的阶段成为过去式,我就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提笔就写了,一天脑子里总考虑的是从什么入手才能再写一篇这样阅读量上千的文章了。心里设想到一个题材,想想可能上不了首页,否定了。再换一个题材,感觉还是不好发挥,写不出深度,啪,又枪毙了。这么一来二去心里的要求高了,患得患失的,想得多行动得少,反而写不出来,连最开始的水平都达不到了。
这是不是就像见过一次山珍海味的人看到粗茶淡饭觉得上不了档次,最后连粗茶淡饭都没得吃的了。
所以我觉得没有羁绊才能写出文章,意境宽阔立意深远的文章需要提笔就写的自由心态。
我开始把自己的目标无意识的下笔就写调整为有意识的下笔就写。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些天我利用空闲时间加紧读书,积累素材。我发现当写身边的事不好发挥时,写读书的感受是最好的,这样既可以倒逼自己认真读书,还可以把读书的内容以写读后感的形式消化提练一遍,而且也可以读文章的简友带来一些启示,介绍一些好书。
所以我进入了简书书写的第二关
深入阅读,谨慎地写
我在写《愿我们都如苏东坡,拥有被爱照亮的一生》那边文章时,用了一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读完《苏东坡》。我读书喜欢反复把玩书中词句,体悟作者意思,这样就读得特别慢,然后还要把其中有好词佳句勾出来,看完再通读一遍勾画的词句,也很耽误时间,再加之喜欢书中主人公苏东坡,还要去背背他写的那些词,通过读那些词来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这就更费时间了。
但我觉得花的时间很值得,反复品读,确实可以和写书的作者进行深刻的思想交流,与作者的感情越相通,就越认同作者的观点,所以受作者对苏东坡喜爱的影响,我也很敬仰苏东坡的人品和才华。那篇文章中我就是把内心对苏东坡的崇敬喜爱之情发自内心地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像这样用了心又用了情的文章,读者自然是能感受到的。
所以一篇好的文章要先能感动自已才能去感动别人。
深入阅读的重要性从写作开始就有体会。
提笔下文时就能感觉到自己的阅历不够积累不够,只能在已有的知识和经历中选择性地写,这样写作的高度和宽度就大大地受限
现在我除了读经典的书,我还仔细揣摩了简书上那些写得好的文章,我发现那些文章除了逻辑清晰,引经据典的时候很多,而且一篇文章层层递进的论述中往往不只引用一本书中观点,这些都显示出要写一篇好文章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丰富的积淀是不行的。
读的工夫没有用到家,写就会很肤浅。
所以,我突然有种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系统学习的愿望了。
我为我自已预设的写作第三关是:
系统地读,沉静地写
我想第二阶段后就该沉静下心来选择性地读一些书,认认真真地积累,沉静地写了。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自己的写作方向应该有些轮廓了,这时我们就该选些与自己写作方向有关的书籍系统阅读,大量积累,有针对性的读,有目标性的写。
阅读时最好不要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最好是把对我们有启示对写作可能用到的论点论据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分类存好,以备后用。
关于写作也再不能像原来那样无意识地提笔就写,要有意识地做到以下几点才开始写:
1.分析要写的主题是什么?
2.选择要论证这个主题所需的事例(书中的事例,影视剧中事例,生活中事例)
3.思考怎样安排这些事例进行层层递进的论述,每一层的小论点是什么要明确。
4.把名人的话用在这篇文章中提升亮点。
5.把这些框架都设好才开始有条不紊地写。
这时的写作不是靠勇气,而是用理性了。
我理想中的第四关是:
无字之书,潇洒地写
到了这个阶段,看的很多书经过的很多事已无形地沉淀在生命中,这时的写作可以不叫写作,是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到了这一关,想写什么那都是文思泉涌,潇洒地写。想想可以用文字自由地表达心情、记录生命,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到达这个境界,不需用阅读量点赞量来证明什么了。
这时的写作是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我心到处,便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