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年味

儿时的年味

像我这样几乎不过年的人谈什么年味?都说城里没有年味了,只有商业的味道,街面上的80%的店家都关门回老家过年了,留下来的人只能逛大shopping mall,看电影,带孩子去冰场了。

先说几位老廖的艺术家朋友们也不过年,我不问他们都知道他们不在家,不在酒桌旁,不在城里。

摄影家,每年从头到尾都在寻觅自己最爱的题材,背着相机去古镇和老村摄影采风,过年其实就是放了一个全国人民回家的假期,对于他们无异与其他假期。

油画家,逢节假日必远离喧嚣,驱车千百里到村里,到山里,在路边,看山,看人,看土的掉渣的房子,在完全没有游客的地方进行心灵之旅,当自己心中的色彩落于笔端,铺展到画布上,呈现在眼前,一天日起日落的光阴流逝也都值了。

我们不是那样的艺术家,没有年味怎么办?

村里过年有年味的原因是什么?

自己动手准备饭菜酒肉,山里的村民提前一两个月开始酿酒准备亲人回家,腌肉,腊肉,卤肉……怎么麻烦怎么来。

如果你家的饺子是在超市买的,在饺子店买的成品,卤牛肉,八宝饭,扣肉,鸡鸭鱼肉都是现成的,那么年味当然不如一切自己来的人地道。自己准备那么多确实麻烦,但所有的麻烦成就了中国传统年的仪式感,非常重要。舅妈病了,她没有往年那么忙了,没有办法向往年一样油炸各种东西了,也没有精力再去批发肉大大准备一番,但她仍然自己卤了牛肉,蒸了扣肉,这份麻烦成就了年夜饭大家的一个话题,制作的费时费力成就了她的年味以及家庭的协作关系。

如果你还想让年有年味?

除去看央视各地年庙会拼图,那么切记珍惜眼前身边的亲人。

中国人集体最大的节日,举国上下数以亿计的迁徙,千山万水要回家,回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是和家人一起做饭,吃饭,洗碗,看电影,散步,日复一日地消磨日光和天伦之乐。

如果希望再多一点年味,就可以考虑把生活过得复杂一点,迟钝一点儿,学习做那些一直购买来的成品,现在还有多少城里人自己做包子,自己蒸馒头,自己油炸鱼,自己写春联,剪窗花——每一件去尝试的“古老”事情。让被代笔,被代办的事情反转进入家庭,会费时费力和变得奢侈,年味就会回来一点儿。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小时的年和如今的年不同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旅游过年,甚至出境过年,这是进步,我们总要向前看,年不同了,但中国年的核心没有变:与亲人团聚。

你选择如何过年,都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