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蛇到龙变化的七个阶段分别是蛇、蟒、蚺、蛟(龙属,生活在江湖,开始身上长有鳞)、螭龙(生活在海,尚无角,开始身上长有足)、虬龙(有角龙,开始头上长角)、应龙(双翼对翼)。从虫“蛇”修炼成“龙(龙)”即是“蛇化龙”的修炼道路可以概括:
蛇五百年成蟒,
蟒五百年成蚺,
蚺五百年成蛟(蛟龙),
蛟五百年成螭(螭龙),
螭五百年成虬(角龙),
虬五百年成龙(应龙)。
01
第一阶段:蛇
蛇,
身小脆弱,无耳孔,无四肢,卵生爬行动物,蜕皮长大,无法抵御天灾人祸。
“蛇”之后,就是“蟒”;
“蛇”长得更大,变成“蟒”。
“蟒”比“蛇”大。
02
第二阶段:蟒
蟒,大蛇,称为“蟒蛇”。
“蟒”比“蛇”大。
生活在陆地、莽莽草原。
蟒
这个阶段体型力量变大,体长一般到3-5米。
已经用力量捕食,无耳孔,无四肢,卵生爬行动物,蜕皮长大,依然无法抵御天灾人祸。
“蟒”蛇之后,就是“蚺”;
“蟒”长得更大,变成“蚺”。
“蚺”蛇比“蟒”蛇更大。
03
第三阶段:蚺(rán)
蚺比蟒大,生活在水边,
介于陆地与水边之间地带。
蚺,是蛇:
蟒蛇,大蟒蛇,比蟒更大的蛇。
【说文】大蛇,可食。
【埤雅】蚦蛇,尾圆无鳞,身有斑文,如故暗锦缬,似鼍,行地常俯其首,胆随日转,上旬近头,中旬在心,下旬近尾。
【南越志】蚦蛇,牙有长五六寸者,土人重之。
【述异记】晋颜含嫂病,须蚦蛇胆疗之,不能得。忽一童子持靑囊授含,乃曰:眞蚦蛇胆也。
【嵆康·养生论】蚦蛇珍于越土。
【唐书·地理志】广州土贡鳖甲、蚦蛇。
一类体型巨大的蛇,蚺科(Boidae)蚺亚科(Boinae)。
蚺和蟒的区别在于,蚺是卵胎生,蟒是卵生。
它们同属于蛇类,但不是同一个科。
怀胎九月,一窝最少生18胎,最多42胎。
蚺
这个阶段体型力量型会变得非常巨大,
一般都是生活在水边,无四肢,卵胎生,蜕皮长大,无法抵御天灾人祸。
自然界的“蚺”蛇——
蚺蛇:
蚺属两种会变缩紧而嗜水的蛇,
见于南美洲热带地区。
巨蚺蛇亦称绿蚺蛇或大水蟒,是一种橄榄色的蛇,
夹有交错排列的椭圆形黑斑点。
黄蚺蛇或南方蚺蛇小得多,具有重叠的成对斑点。
“蛇—蟒—蚺”之区别
蛇——是一类爬行动物的总称,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爬行纲 REPTILIA
→ 有鳞目 SQUAMATA → 蛇亚目 SERPENTES。
蟒——是一类体型较大的蛇,
蛇亚目 SERPENTES → 原蛇下目 Henophidia → 蟒科 Pythonidae
蚺——是一类体型巨大的蛇,
蚺科(Boidae)蚺亚科(Boinae)。
蚺和蟒的区别在于,蚺是卵胎生,蟒是卵生。
它们同属于蛇类,但不是同一个科。
“蚺”蛇之后,
就是“蛟”龙;
“蚺”长出有鳞,变成“蛟”。
04
第四阶段:蛟
处于蛇虫与龙的过度。
生活在“江河湖”中,尚未入海。
有鳞(鱼属),无角,无足。
“虫”与龙之“交”叉交错为“蛟”龙。
蛟
还不算真正的龙,过度的龙的产物,还没有角;古人的描写是身如蛇,头部似龙又似虎,声音如牛,能在水中兴风作浪,还能入云腾跃飞翔(从蛟开始龙都会飞),降雨神之前,行使降雨职能的是蛟龙,生活在江、河、湖的地方降雨。可抵御人祸,抵御不了天灾。
蛟,龙之属也。
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
——《说文》
郭氏山海经传曰。
似蛇。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
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
【说文】龙之属也,池鱼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卽去。
【埤雅】蛟,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眉交,故谓之蛟。
【山海经】蛟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
【述异记】虎鱼老者为蛟。【酉阳杂俎】鱼二千斤为蛟。
【礼·月令】季夏,命渔师伐蛟。
【前汉·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蛟”之后,就是“螭”
“蛟”龙入海,就是“螭”龙。
05
第五阶段:螭
“螭”开始有四足,无角。
“蛟”龙入海,成为“螭”。
“蛟”演化变成“螭”。
“虫”蛟龙演化“离”开江湖而进入大海为“螭”
螭龙(无角)。
已经成龙了,有四足,生活地变成了海,
蛟从小地区经过江河入海,这个入海过程不会顺利,会有许多自然现象,古人叫天劫,具有强大破坏力,一旦渡劫失败,可能死。
“螭”龙之后,
就是“虬”龙;
“螭”龙长出犄角,变成“虬”龙。
这“虬”龙还带有“虫”性,也有部分“龙”性,
但还不是真正的“龙”。
06
第六阶段:虬
有了标志性的龙角,尚无飞翼。
也称“虬”
“螭”龙长成“虬”龙,变成“角龙”。
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虬龙。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龙。
虬,龙子有角者。从虫,俗字作“虬”。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广雅·释鱼》。
按,龙“雄有角,雌无角,龙子一角者蛟,两角者虬,无角者螭也。”
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抱朴子》
驾青虬兮骖白螭。——屈原《涉江》
虬龙。
这时才真正拥有了标志性的龙角,
无论《尔雅翼》还是大众印象中的龙其实都归属于虬龙,
可以上天入地,能大能小,
变换莫测,团云吐雾,拥有神力,
一般都能幻化成型。
“虬”龙之后,
就是“龙(龙)”;
“虬”龙长出对翼,真正成“龙(龙)”。
07
龙(龙)
标志:在虬龙的基础上背后又生了对翼。
飞翼。
应龙(应龙)
飞龙在天,
可入江湖,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
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第七阶段:应龙。
龙(龙)的特征:
鳞身脊棘,头大而长,
吻尖,鼻、目、耳皆小,
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尾尖长,
这是龙进化的七个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但不是所有的龙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只有当龙达到一定的年龄和状态,
它才能出现应龙作为龙的最终形态,
在虬龙的基础上背后又生了对翼。
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统领龙族。
应龙:
又名飞龙,亦作黄龙、老龙,是神话中的祖龙、真龙。
背生双翼的龙。
关于应龙的文献记载见于《山海经》,
《山海经》中说,
应龙杀蚩尤、夸父,甚至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
在部分盘古神话中,还说她抚育了盘古。
据说当年东皇太一之妃就是应龙,生凤凰、麒麟,
而烛龙之子鼓被戮杀于钟山之崖。
据《山海经》、《荆州占》记载:
“应龙为黄龙,黄龙为轩辕星之神,为天之后妃”。
后附:《述异记》中所描述龙的进化路线
《述异记》中所提及的龙的进化路线提到了“虺(huǐ)”:
“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由此可见《述异记》是肯定了龙的进化路线,
但在前半程却以“虺”代替了“蛇、蟒、蚺”。
这里的“虺”在此处并不算是一种特定的物种,
而是起到了一种指代的作用,其意为“水蛇的一种”,用于指代“蛇、蟒、蚺”这些蛇类。
就如同后半句中的“角龙”并非有一种龙叫“角龙”,而是指代“长有角的龙”。
当然还有种说法是说“虺”也有蜥蜴之类的解释。《诗·小雅·正月》中载:“胡为虺蜴。”其中的“虺”即可作为“蜥”讲。也就是说,《述异记》中也有可能是提出了龙的另外一种进化可能,“水虺”也可能是偏向蛇却有脚的生物,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蜥蜴一类也同样拥有修炼成龙的资格。
庄子有云:“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君子应处木雁之间,当有龙蛇之变。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做人处事必须判断情况,找准时机。
走到社会去追求功名利禄,在社会上立足跟别人沟通交沟的时候,应该都注意什么,采取什么姿态,有没有总的原则,他的学生都想得到老师建议。在进山的半山腰遇到了一群伐木工人,庄子对他的学生说,你们仔细看看,这些伐木工人砍的树有什么特点,他的学生总结了说,这些树木能做房梁,能做柃子,船子,能做家具,都是成材的好树。
庄子又说,那你们注意,路边有一棵大树,那么粗大,为什么就没有人砍、没有人伐。
庄子的学生发现确实是在路边有一棵老树,又粗又大,有一学生上去问伐木工人,师傅,为什么所有的树您都砍伐了,就这棵树您不砍。伐木工人说,你们不认识树,我给你们说:“这棵树是一臭春树,味是臭的、形状歪七扭八,而且纹理不规整,它根本不成材、所以我不砍。
学生回来就对庄子说:”老师成材的树都被砍了,不成材的树木没有人砍,所以枝繁叶茂“。
庄子说这件事在社会上也存在,在江湖上也存在,成材的都被砍了,不成材的就得以善终。能干的人都被累死了,不能干的人就安全混到最后。
学生说:”老师那我们知道了,按着这个思路我们确实应该手敛锋芒、不能展示自己太能干,防止自己被累死,像成材的树木一样被人砍了“。
庄子又说你只了解到人生的一半,接着往山上走。
路过山头开始往山下走,路过一农舍,农舍养了好多大鹅,古代的鹅和雁还没有完全分开,所以有的是鹅、有的是雁,那大雁驯化了就是鹅,主人一看庄子来了就很高兴,就说:夫子不要走了,今天我请你吃炖大鹅。说完主人拿着刀就去鹅舍追赶鹅杀,庄子带着学生在旁边看。
就发现主人追着鹅四处跑,偏偏就一只大鹅站在门口,即不跑也不躲,神态安详,而且主人也不抓它。庄子就让他的学生问问主人为什么不抓这只鹅来杀。
于是一学生就问,主人为什么你追着别的鹅杀,而不抓这只鹅来杀。主人说你不知道:这些雁有的会叫,有的不会叫,就这只雁叫得非常好听,有高山流水之音,王羲之就特别爱听鹅叫,而这只鹅的叫声像音乐一样美,所以没有什么才艺的鹅我就把它炖了吃肉、有才艺的我当然舍不得杀它。
庄子听了就问他的学生:你们得到什么结论,他的学生说,我们还得增长才干,做有才艺的鹅。
庄子又问刚才的是什么结论,学生说刚才的是成材的倒霉,不成材的留下了。所以学生又问庄子,我们到底是该成材还是不成材呢?才与不才之间的辩证是什么呢?庄子说有一个成语叫龙蛇之变。
庄子说:一个君子应该有龙蛇之变,该变龙的时候你就变龙,在天上飞腾万里,喷云吐雾,普降甘霖展示才华,如果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呢,天地大旱,炎热酷暑,这时候你就落到地上变成一条蛇,在变成蛇的时候,你就在草莽之间,跟那些蚯蚓蚂蚁为伍,住泥泞的巢穴,吃肮脏的食物,这个时候你不能因为你曾经是龙就懊恼就灰心,当你是龙的时候也不要因为曾经是蛇就自卑,你不必这样,你是龙的时候你就做龙该做的事,变成蛇的时候你就老实本份的做蛇的该做的事。
即能做龙就上天飞,也能做蛇,就在泥里钻,这就是龙蛇之变。
所以君子应该有龙蛇之变,处于木雁之间为好。
龙蛇之变,木雁之间基本上是道家在谈到职场,也是职场经常用的两个经典比喻。
俗话说,僧佛之修,龙蛇之变。做人有时候要懂得隐忍,如此,才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君子。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
庄子认为,君子应处于木雁之间,即使你很有才,也要懂得隐藏。龙蛇之变一词,主要是讲做事必须判断形势、讲究时机。
《易经》乾卦告诉人们,潜龙勿用,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每个人在事业初期,与其说是潜龙,实际上与蛇无异;当有足够的才华
并碰到了合适的时机时才能去争取展现;当你事业蒸蒸日上、势头正旺时则要学会收敛,否则将会面临看不见的危机。
有人说道儒都源自易经,作为道家代表的庄子所讲的龙蛇之变是指有才华的人在处事时一定要懂得准确的判断时势,像姜子牙直钩垂钓、等待时机。由此可见,木雁之间,龙蛇之变,其实是告诉你做人做事的道理。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新的一年象征着大家在辉煌过后,要更加脚踏实地。
努力奋斗,做好自我管理,让自己更加自律,在日积月累的蛰伏中积蓄力量,以待厚积薄发,迎来腾飞与升迁。
祝大家蛇年大吉,万事如意,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