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喜欢庄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擅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人们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今天,我就来讲一讲庄子所讲的木雁之间和龙蛇之变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的学生向他请教一个关乎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问题。学生们想要走入社会去追求功名利禄,然而,他们对于在社会上立足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时应秉持何种姿态、遵循怎样的总原则,心中充满了疑惑,都迫切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宝贵建议。
庄子回应说,确实是有原则的,但现在直接讲给你们听,恐怕印象不够深刻。于是,庄子便带着他的学生一同来到了山里。
在进山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群伐木工人。庄子便对学生们说:“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伐木工人所砍伐的树都有什么特点呀?” 学生们经过观察后总结道:“老师,这些树木都很不错呢,它们有的能用来做房梁,有的可做柃子、船子,还有的能制作成各种家具,都是些成材的好树呀。”
庄子接着又引导学生们注意:“你们再看看,路边有一棵大树,长得那么粗大,可为什么就没有人去砍伐它呢?” 学生们这才发现,确实在路边有一棵颇为粗大的老树。其中一位学生便走上前去询问伐木工人:“师傅,为什么您把其他的树都砍伐了,唯独这棵树却不砍呢?” 伐木工人回答说:“你们不了解这棵树呀,我给你们讲讲吧。这棵树是一棵臭椿树,味道很难闻,形状也是歪七扭八的,而且它的纹理还不规整,根本就不成材,所以我才不砍它呢。”
学生回来后便对庄子说:“老师,我明白了,成材的树都被砍走了,反而是那些不成材的树木能够安然无恙,得以枝繁叶茂地生长着。就好比在社会上,能干的人往往都被累得疲惫不堪,甚至可能遭遇各种困境,而那些不能干的人却能相对安全地混到最后呢。”
听了学生的这番感悟,庄子说:“你目前所理解的,只是人生道理的一半呀。咱们接着往山上走吧。”
众人继续前行,路过山头后开始往山下走。在路过一处农舍时,他们看到农舍里养了好多大鹅。在古代,鹅和雁还没有完全区分开来,有些是经过驯化的大雁变成的鹅。农舍的主人一看到庄子来了,十分高兴,热情地说道:“夫子,您别走了,今天我请您吃炖大鹅。” 说完,主人便拿着刀朝着鹅舍走去,准备捉鹅来杀。庄子带着学生们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只见主人在鹅舍里追着鹅四处跑,可偏偏有一只大鹅却站在门口,既不跑也不躲,神态显得十分安详,而主人也没有去抓它。庄子便让他的学生去问问主人为什么不抓这只鹅来杀。
于是,一位学生走上前去询问道:“主人,您为什么追着别的鹅杀,却不抓这只鹅来杀呢?” 主人回答说:“你不知道呀,这些雁有的会叫,有的不会叫。就这只雁叫得特别好听,那声音仿佛高山流水一般美妙,就像王羲之特别爱听鹅叫一样,这只鹅的叫声简直就像音乐一样动听,所以那些没什么才艺的鹅我就拿来炖了吃肉,而像这只这么有才艺的鹅,我当然舍不得杀它呀。”
庄子听了之后,便问他的学生:“你们从这件事当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们思索了一番后回答说:“老师,我们觉得还是得增长自己的才干,要做像这只有才艺的鹅一样的人呀。”
庄子又追问道:“那刚才关于树木的那件事,你们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们回答说:“刚才那件事让我们觉得成材的树反而倒霉,不成材的树却能留下呀。所以老师,我们现在就很困惑了,我们到底是该成材还是不成材呢?这才与不才之间的辩证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时,庄子引出了一个成语 —— 龙蛇之变,来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他说道:“一个真正的君子,应当具备龙蛇之变的能力。当条件适宜、时机成熟,需要你展现才华的时候,你就应该像龙一样,在天空中飞腾万里,喷云吐雾,普降甘霖,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当条件不具备,比如天地大旱、炎热酷暑,环境不利于施展抱负的时候,你就要能够落到地上,变成一条蛇。变成蛇的时候,你就要安于在草莽之间,与那些蚯蚓、蚂蚁为伴,住在泥泞的巢穴里,吃着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干净的食物。并且,在你变成蛇的时候,不能因为自己曾经是龙就懊恼、灰心;同样,当你是龙的时候,也不要因为曾经是蛇就感到自卑。你处在不同的状态,就安心做好相应状态下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既能做龙在天空翱翔,也能做蛇在泥里钻行,这便是龙蛇之变呀。”
所以,君子应当处于木雁之间,具备龙蛇之变的智慧,这样才是最为妥当的。
龙蛇之变、木雁之间,这两个概念基本上是道家在谈及职场等方面时常会用到的经典比喻。
俗话说:“僧佛之修,龙蛇之变。” 做人有时候确实要懂得隐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能伸能屈的君子。
就像那句俗语说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 即使你很有才,也要懂得适时隐藏。而龙蛇之变这个词,主要强调的是做事必须要能够准确判断形势、精准把握时机。
《易经》乾卦也告诉人们:“潜龙勿用,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每个人在事业初期,其实就如同尚未腾飞的潜龙,从某种程度上说,与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有当你积累了足够的才华,并且碰到了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去争取展现自己;而当你的事业蒸蒸日上、势头正旺的时候,则要学会收敛,否则便可能会面临一些看不见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