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例
过几天就是过年了。天气寒冷,我担心2岁的欣晨吃太多的糖果和冰凉的水果。于是,就和她提前做了约定。
我:“小宝贝,再过2天就要过年了。到时候咱们去的亲戚家都会准备很多糖果,妈妈担心吃多了糖果,牙齿容易蛀掉。我们来个约定吧。”
欣晨:“好的。”
我:“妈妈在想,看到那些糖,一个都不吃,心里肯定不好受,吃多了又会影响健康。所以,我们来做个‘每天只吃一颗糖’的约定吧。”
欣晨回答得很干脆:“好的。”
第二天,我们开始执行约定。
欣晨很容易地吃了第一个糖,轮到剥开第二颗糖时,我制止了,并提醒了约定的事。
欣晨努力想了想,最后伸着指头对我说:“妈妈,两个是少的,三个才是多的。”意思是说,还想再吃最后一个。我没有答应。
欣晨继续想办法:“妈妈,我只拿在手里可以吗?我拿着不吃,明天吃,可以吗?”
我试着重复她的意思:“哦,你觉得这颗糖实在太可爱了,想先保管,明天再吃,对吗?”
欣晨:“嗯。”
我:“好的。”
吃过晚饭,大人一起看电视时,欣晨把糖从口袋中翻出来,放在桌上,然后自己开始玩游戏,似乎已经不再想“吃糖”的事情了。
朱教练思路讲解
小孩的执行力比大人更强,往往更能执行约定。如果孩子一时忘记了,只要跟他们沟通,花时间训练,孩子就能做到。父母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因为爱和信任都是相互的。对于孩子来说,约定和诱惑都是挑战,父母不能权威地一刀切“不可以”,要转换思维视角,换成“可以呀!同时为了保护牙齿健康,咱们一天只吃一颗糖,一起耐心等待吧,明天还可以吃一颗最好吃的糖呢!”如此,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还能培养他们耐心等待的品质,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
摘自朱艳丽老师家庭教育书籍《24小时高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