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简介
“民部侍郎裴蕴认为民间的名册、户籍,有许多脱漏户口以及蒙骗注册为老少的情况。就奏请炀帝进行查阅以验老小。假如一下人的情况不属实,那么有关的官员就被解职。又答应假若百姓检举出一个壮丁,就命令被检举的人家替检举者缴纳赋役。这年,各郡总计增加了男丁二十万三千人,新归附的人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人。炀帝上朝览阅报告,对百官说:‘前代没有贤才,导致户口罔骗冒充,现在户口都确实了,全是因为有了裴蕴。’
因此逐渐对裴蕴亲近信任,很快,就提升裴蕴为御史大夫,让他与裴矩、虞世基参与掌管机密。裴蕴善于观察以迎合皇帝细微的心思和想法。炀帝要加罪的人,裴蕴就曲解法律以编造成罪状;炀帝想要赦免的人,裴蕴就附和炀帝意思,从轻解释典章法律,因此就将人释放了。此后大小的刑狱之案,全交由裴蕴办理。刑部、大理寺都不敢与裴蕴争论,必定要秉承裴蕴的意图来衡量法律,然后再决断案件。裴蕴机智、善辩,说起话来口若悬河,犯人的罪过或轻或重,全靠裴蕴的一张嘴。他剖析、解释问题明达敏捷,当时没有人能把他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