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听话孝顺”这堵墙
大家好!
最近这几天分享一本火了好几年一本书,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好用”的思维方式。来啦,今天的内容是:正确理解何为“听话”,何为“孝顺”,并且在和父母相处时变得自私一点,优先考虑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只有这样最后才能实现皆大欢喜的美满结局。
一、你活在谁的剧本里?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把你的人生比作一场电影的话,谁是电影的主角?”可能你会不屑一顾地说:“当然是我自己了,这可是我的人生,我的电影啊!”
那么我们再把这个问题延伸一下:“这个电影剧本是谁写的呢?是谁操控着电影故事的走向?”
人生剧本就得由自己书写,得优先考虑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清楚内心想要什么。但国内大部分孩子没这样的认知,也没这样的胆量。
要知道,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愿意为孩子牺牲,同时控制欲也最强的父母。他们早早给孩子规划出人生剧本,一旦孩子想反抗,他们要么暴跳如雷,要么伤心压抑:“我这么累这么苦,还不是为了你!”
他们喜欢“乖宝宝”和“孝顺娃”,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要孩子放弃自己写剧本的权利,由父母来规划、设计、推进自己的人生。但问题是,父母想要的幸福,真得是孩子想要的吗?很多人生悲剧,往往就是这样造成的。所以说“听话孝顺”这堵墙,得尽快拆掉啊!
二、自己爽才能真正爽!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孩子成长中与父母的关系:先是自己爽、父母不爽,最后是自己爽、父母也爽的“双爽模式”。但大部分孩子是先父母爽、自己不爽,最后变成了自己纠结、父母不爽的“双输”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先从父母的“爽”与“不爽”谈起吧。还在新东方教书的时候,有个女孩儿找古典聊天,说她的父亲希望她可以继续读法律研究生,而她自己则希望成为一个室内设计师。古典问她:“那你和父亲聊过吗?”女孩儿摇摇头:“我爸爸那个人是不会理解的!”
他们旁边,刚好还站着一个来接孩子的家长。那位家长忍不住插话道:“同学,我也是当爸爸的人。我想告诉你,如果我的小孩和你一样,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我相信她走这条路会幸福,我就会全力支持她。但首先她得让我知道她的想法啊,我相信你父亲也是这样想的!”
尽管父母喜欢干涉孩子的一切,但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着想。从这个角度看,父母和孩子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关键是你得说服他们,你现在做的事,长远来看是会让自己幸福的。如果你真地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幸福,放心,父母最后也会变得快乐的。反之,即便父母一开始爽,但发现你始终“爽”不起来,他们也会慢慢变得不爽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父母单方面认为“爽”的,最后往往是错的。因为和思想相对保守的父母相比,这一代的年轻人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更有闯劲,更愿意学习新东西,更能跟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你发现要想让父母最后“爽”,唯一的方式就是听自己的,先让他们“不爽”。
所以古典老师建议大家,得活得自私一点,先为自己考虑。想做什么就立刻去做,只有干出点名堂,才能说服父母,他们才会相信你会得到最终的幸福,他们也才能满意。
三、像成年人那样争取话语权!
上面说的道理很简单,但具体推进过程中肯定充满了激烈冲突。那怎么化解这些冲突,让父母的转变更顺利呢?古典老师给了我们三条建议:
第一,不要抱怨。不要抱怨父母不理解你,说实话,抱怨也没用。因为父母的见识就摆在那儿,他们只会用他们自己理解的那套方式来“爱”你。单纯的抱怨会激化矛盾,而且让你显得更像个不理智的孩子,因为你都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父母又怎么敢放手呢?所以第一步就是深呼吸,平静下来讲道理。道理讲不通,那就学着躲远点,尽可能隔断父母的影响。
第二,巧妙处理那些可能对也可能错的建议。父母给你的建议也并非一无是处,里面也会有价值。还有,如果静下心来细品,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和你说的是同一个计划,只不过视角不一样。你可以把这些建议视作一些机会,亲自尝试和体验一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无条件接受,但也不用无条件拒绝。你得去试,然后用自己的头脑做判断!
最后,尊重父母,积极沟通。如果你希望能和父母进入“双赢”模式,那就开诚布公地跟父母畅谈,像成年人一样拿出自己的理由和证据,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服对方,把自己的幸福主张告诉他们。当你表现出“成年人”应有的力量时,父母也会放心地给你更多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机会。
你不妨把自己的梦想当成一家上市公司,你和父母都是股东,对这家公司有一定的发言权。但你要记住,你才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你有权利,也有义务为公司的成长壮大制定发展路线。但父母作为小股东,也有发表观点的权利,你有义务去认真倾听、仔细考虑。这才是成年人应有的处理方式,当你拆掉思维中那堵“听话”“孝顺”的墙,和父母平等、理性地对话,你才成为为人生的真正主宰,成为这个电影剧本的真正主角!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拜~
摘录于《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