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1
面对身体病痛
孩子感冒发烧后,嗓子痛得吞咽困难,盼着吃了药,睡一觉起来就好了。追着问妈妈吃什么药好。
妈妈的意图
想让孩子明白可以借助身体自身修复力,不要一直借外力(靠吃药),而是强心力(相信身体自我修复能力)。
妈妈的态度
妈妈说身体有修复力,现在不发烧了,身体修复还有一个过程,就像程序是否运行正常,需检测致使程序无法正常运行的病毒,然后打补丁,这需要时间。身体遭遇病毒侵蚀,如果我们只借助外力(药物),只能缓解一时,我们需要的还是身体自我检测和修复能力的提升。可看见孩子疼痛得连水也喝不下去的情景,急着找药吃,心又软了,一边借外力一边强心力。
习性反应行为检查
第一步:给孩子讲道理(实际上妈妈在跟自己讲道理,让自己相信身体自身有免疫力)。
第二步:孩子见妈妈不帮他想其他办法解除疼痛,要他靠自身免疫力去面对,生气地说:那就等着进医院吧。妈妈也生气了,说孩子动不动就说负面丧气的话。
第三步:孩子说不跟妈妈说话了,挂断聊天视频。妈妈后悔对孩子生病时说负面言语的过急反应。
结果(接受)
妈妈意识到自己被儿子负面言语制约了,跟孩子道歉,并感谢孩子让妈妈又看见不接纳负面言语的惯性。儿子原谅了妈妈的惯性反应,找医生叔叔咨询。
智慧(有所为,有所不为)
1.鼓励孩子借助自身力量,尊重孩子当下实际承受力(借外力)。
2.看见孩子被旧有痛苦记忆制约:小时候因感冒,嗓子疼,妈妈也是同样的说不用吃药,多喝水,身体可以自己修复;第二天孩子说更痛了,问妈妈要药吃,妈妈减半药给孩子吃;第三天孩子说更痛了,吃不下饭,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结果扁桃体化脓,被医生批评用药错误,医生说第一次吃药的时候,就要足量,要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孩子记住了妈妈不靠谱的行为。
3.看见妈妈被负面言语制约:担心负面言语的力量带来不好结果,害怕的心理刺激情绪失控,吼孩子,而后后悔。
附:南怀瑾先生总结《易经》三个基本要点:
1.变易:《易》所说明的宇宙事物,是必变的,也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但这个变,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易》是否定突变的,因为一切突变的事情,实际上,内部的变化已由来已久矣。
2.不易: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也有人叫它为“一团漆黑”。不论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变的本体。
3.简易:《易》是归纳法,将宇宙间的现象与人事,归而纳之为极简单的必然之理,成为简易。
用易经三个基本要点理解生病现象
变易:病情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这是一个渐变过程而非突变的过程。我们不会是突然就生病了,而是因体内变化由来已久的结果,生病到病好也是一个渐变过程。
不易:一切的必变,绝对有不变的本体,这里指的是“道”的不变。道,在道德经里“道”玄之又玄,深奥,当下理解是遵循身体自然的韵律节奏就是身体健康的“道”。
简易:身体生病是宇宙万象中的一个现象。当下能归纳为的必然之理是:意识和身体的韵律同步才是健康的道。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