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难教儿童智力发展的绝招——阅读
在教学中,很难有人把“难教儿童”与“阅读”这两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它们二者之间就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李镇西老师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中,李老师展示了这样一个观点:帮助“难教儿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习障碍,鼓励并加强“难教儿童”的课外阅读,是苏霍姆林斯基转化“难教儿童”的又一大特点。这一点,让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曾经是我成长经历中重要的一步,陌生的是它作为理论出现在书中。
也许有人会对这一点感到质疑,我要说的是:请您一定不要质疑,因为我就是靠着阅读在学习中重新起步的。
我出生在农村,上学时期家里除了课本,几乎没有其他可以阅读的图书。因此,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重点头疼对象,尤其写作文,每次到写作文的时候,简直愁得掉头发,高中之前,作文是靠着东拼西凑的方式来填充的。
上了高中,我对于作文才慢慢发生转变。那是一个租书风靡的时代,不论是什么书,一天五毛钱。为了节省钱,我几乎在两三天之内就会看完一本书。那时候,走进租书屋,仿佛走进了图书馆,尽管藏书不多,但可能在高中之前,那里便是我见过藏书量最大的地方了。十八九岁,正值清楚年少,那个时候,男生迷恋金庸的武侠小说,女生钟情于琼瑶的言情小说,而我,虽然是租书屋的常客,但看的几乎全部是文学名著,面对这些书,我是如此饥渴,因此,只要是名著,就看,其中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国内文学巨著。一本接着一本,从中国到外国,读得昏天暗地,读得神魂颠倒,有时候为了节省一天五毛钱的租金,在语文课上也看。因此,高中时期的语文课,大多被我荒废在名著中了。然而,这似乎并不影响我的语文成绩,而且,不知不觉从什么时候起,我竟然喜欢上了写作文,并且如此痴迷。原本最讨厌写作文的我,写开始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了,从那时候生发的写作爱好一直延续至今。到后来,我才慢慢发现,现在的一切,都是那个时期阅读奠定的基础。
阅读使我从“学习困难户”转向“热爱学习”,喜欢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阅读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量,而是让我们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维品质。人最难得的不就是思维品质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我想,在以后的学习路上,能弥补我其他能力的不足也许只有“阅读”吧。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建立起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所以自学需要和自学能力也要更加强烈一些。常常有人问我:“都参加工作了,还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呢?”我笑笑不语,在内心中早就乐开了话,那些阅读带给我的美好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事情最美好?”我要毫不犹豫地说:“阅读!”因为阅读使我打开了看世界的另外一扇窗,同时也构建了广阔的智力背景。
因此,老师们,当我们面对“难教儿童”的时候,不妨让他们走进阅读,多阅读,以阅读来促进思考,激发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两个教学大纲”的思想,对于“难教儿童”来说,第二个大纲更重要,因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理解教材知识才会更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优秀的书籍教会了儿童阅读和思考,阅读起到了一定的诱导作用,唤醒了思想。
从我的经历来看,的确,高中时期那一段疯狂的租书读的日子,成了我后来爱上写作的基础,成了我热爱生活的一眼泉。写作是思维劳动的结果,一个爱思考的人,怎么会成绩不良呢?一个爱思考的人,怎能不对生活全力以赴得热爱呢?
我终于明白了曾经被老师称为“笨孩子”的自己,有一天也会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那都是阅读的结果啊!通过大量的阅读,形成了“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的能力。对于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也得到了印证,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都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地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阅读,的确可以造就人的多种能力,它是一笔隐形的财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一名写作爱好者来说,常常有人问我:“如何提升学习成绩?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我的回答总是:“阅读,阅读,阅读。”看来,我回答没有偏颇,的确,阅读是促进“难教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绝招”,阅读本就和学习是紧密联系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