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从冰箱里取出一包大虾。大虾是过年时孩子们带回来的,我一直存放在冰箱里,每次孩子们回来,拿出来做个油焖大虾让孩子们吃。
这心态,像极了我的母亲。冰箱里塞的东西都是等着我们都回家的时候拿出来做着吃。我一直觉得这样的“母爱”很伟大。
这几天在读张德芬的心理书系列《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书读完后,感觉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让我第一次否定了这样的看似伟大的“母爱”,把它定义为自己不爱自己的表现。
小时候家里穷,有好东西,总要留着等来客人的时候用,有一口好吃的,都要想着留给孩子吃。这确实能彰显母爱,这确实是伟大的母爱。
可现在,日子虽然没有多么富有,但是,我的工资总可以买好多好多这样的大虾吃了,我依然觉得我不应该吃,应该留给孩子们吃,留着有客人的时候用。其实,这真的就是一种感觉自己“不配得”的心理疾病。
我清楚的记得,儿子刚去上海的那一年,有一次他领着我走进了一个装饰很豪华的酒店吃午餐,我拿起菜谱一看那不菲的价格,立刻就发火了,我责怪他带我去这么好的地方吃饭,责怪他浪费钱。责怪完后,我拂袖而去,那顿饭也就不欢而散。儿子出来追上我,也生气地说:我自己都经常吃好的,我领着我的母亲吃顿大餐怎么了?这怎么就让你发这么大火?
现在想想,儿子没错,是我的问题。因为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我花几元钱,或者十几元钱吃个包子就可以解决一顿午餐,为什么要这么奢侈呢。
现在才感觉,从穷日子活过来的人,其实多多少少都有这种自己“不值得”的心理。
我也记得当时在买了房子,还完债之后,我拿出两年的存款给老公买了当时对我们这样的工薪家庭来说最好的汽车。当时老公很不舍得,我劝他说:一辈子能开几辆呢,买就买个好点的,也安全。买完车后,我对老公说:等我攒够两万块钱,我就去买个手镯。我把我没有的金首饰都买全。那时候,老公家里也穷得很,从来没有过任何东西给到我,虽然我也不在意,但是有的时候,小委屈还是有的,所以当时就想着自己把应该有的买全。
接下来,我存够了好几个两万,却一直不舍得拿出一个两万来买个手镯。一是因为确实不太喜欢,二是因为确实觉得不值得。
后来有一次,儿子过生日,要给我买个金戒指,当他拉我到金店的那一刻,我立马逃离,除了真不喜欢,还是觉得不值得。
这些天来,我常常的反思自己:这半辈子很负责任的照顾家庭,很负责任的工作,很负责任的养育孩子……而唯独就是亏了自己,常常不负责任地对自己,常常地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只有无限付出,没有多少需求。原来认为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美德,现在想想无非就是觉得自己“不值得”。
然后,面对太多的不理解,躲在一个角落里,再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靠读书写作来疗愈付出后受伤的心灵,调整自己,继续以最好的打不倒的姿态展示给别人。
书中有个填空:你讨厌……的人。主人公向辛填写的答案和我的一样:讨厌粗暴无礼的人。
书中继续问:你的身边谁是这样的人(从童年回忆开始)
继续问:你什么时候用粗暴无礼对待过别人?
继续问:你有没有用粗暴无礼对待过自己?
原来,所有的这些不值得的认为和做法,原来,所有的这些感动了自己的付出都是对自己的粗暴无礼!
我像用扫描仪一样扫描着我内心的每个角落,发现着我潜意识里每个真实的自己。原来我一直是脆弱的,一直是觉得自己“不值得”的,原来所有的人对自己的粗暴无礼只是自己内心阴影的投射。原来,亲爱的,你心里住着自己。
我们这代人,不比年轻人,其实很难学会真正的爱自己。对物质需求认为的“不值得”只是表像,而我们不自觉的付出和热情,自认为对的责任感,操心太多,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都是不爱自己的表现。
那么,好好学着爱自己,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的需求,都在能力范围内对自己说:你值得拥有最好的。
于是,我开心的一个人吃完了这盘大虾,从此开始,我只配拥有最好的,我打算彻底地断舍离,把我不喜欢的贪图便宜的东西全部扔掉,只留下我喜欢的少而精的东西,无论是人还是事还是物……我有能力自己给予自己最好的,我不苛求但也不再拒绝孩子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予我最好的,因为我值得!同时我也希望和我一样的姐妹们,对自己多说一句我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