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溜达,看见楼上的母子二人在那玩耍,停下来,和小朋友(四岁)打招呼,说话,孩子闪着童真的眼睛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朝着我一乐,算是打了招呼。和孩子沟通交流了几句,孩子也是一句话没说,只是有些害羞地微笑着看着我。妈妈在旁边看我一直和孩子搭讪,而孩子也不说话,也不搭理我,可能有些不好意思,在旁边和我说了三四次,我们孩子腼腆,不爱说话。
孩子腼腆吗?他忽闪的大眼睛,上翘的嘴巴,偶尔偷瞄我一眼的表情,都是他和我沟通交流的语言,我能够感受到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我交流,而不是传统的语音的方式,只不过在成年人的认知里,社会化的沟通交流只有语音一种形式吧。
腼腆是谁定义给孩子的?妈妈。她按照成年人思维的定义评判孩子和我沟通的行为,认为孩子是腼腆的。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并没有腼腆的概念,他只是在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和他人相处,他在学习和他人相处,具体如何处,他在通过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我沟通,而不是妈妈认为正确的方式和我沟通。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当表达孩子腼腆时,是相对于大方存在的;当表达懒惰时,是相对于勤快的;当表达调皮时,是相对于安静的;当表达内向时,是相对于外向的。而怎么才算大方,怎么才算腼腆?怎么算懒惰,怎么算勤快?怎么算调皮,怎么算安静?怎么算外向,怎么算内向?是由和孩子比较的他人而决定的。
两个事物都包含且离不开它的对立面,矛盾并不存在,它存在于人的大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