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园】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说今天要回合肥看我,我本想在自家附近寻一处上档次的酒楼为他接风洗尘,谁知他却说自己另有安排,让我届时等他电话即可。
老友果然还是同以前一样喜欢保持神秘,我习以为常,早早处理完当天琐事,准备随时出发会友。
傍晚时分,朋友的电话如期而至——原来是看中了包河区的一家酒馆。
朋友约定与我汇合的地方离酒馆还有些距离,商量之下,我们决定步行前去。
盛夏时节,进入傍晚之后倒没有白天时那般闷热,晚风带着清爽扑打在脸上,平添了几分舒适的惬意。许是这个缘故,街上的人群尤其的多了起来,大都是父母带着孩子在夜晚乘凉嬉戏,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声很快就填满双耳,看着他们互相追逐嬉笑的场景,不禁羡慕起他们这个年岁的无忧无虑。
正想着,视野里渐渐出现了一座石桥,走过之后,随眼瞥了一眼桥名,突然兴奋地同友人说道:“诶,这就是赤阑桥。”
“是啊,怎么了?”朋友先前就住这附近,所以对这里的一切更为熟悉,他见我一脸惊讶便有些不可思议。
“咱们母校校歌里提到的那句‘赤澜桥横,匡河水长’,指的就是这座桥吗?”
朋友听完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确实是这座桥没错,不过这座桥的历史可比你想的要更久远。”
虽说也在合肥这座城市生活了有十来年,可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却还知之甚少,见朋友如此说,便瞬间激起了兴致。
“那你正好给我普及一下吧。”
朋友微微一笑,说:“赤澜桥从古自今一直是被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的一座历史文化古桥,但最出名的应该是南宋词人姜夔在赤澜桥上的那段缠绵悱恻的情缘。”
“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那个姜夔吗?”前方路口正好是红灯,我和朋友都停住脚步,朋友干脆寻了处小石凳坐下,继续说道。
“是的,我也是听住在附近的中文系退休老教授讲的,他说,据考证,姜夔中青年时期的游历中他至少三次来过合肥,而且均居住在城南的这座赤阑桥畔附近。他第一次来时,便爱上了赤阑桥边那位弹琵琶的歌女。所以才会写下‘燕燕轻盈’‘莺莺娇软’这样的词句。而且······”
绿灯亮了,朋友便再度起身。此时夜色更浓郁了些,两旁的街灯也陆续燃起,四周瞬间晕染在一片昏黄之中。
“这弹琵琶的歌女还有一个弹古筝的妹妹,在姜夔寓居合肥的几年里,姐妹俩便常伴他的身旁,三人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再谱成曲调低吟浅唱,而这座赤澜桥,也恰恰就是这段神仙眷侣般恋情的见证者。”
渐渐能望见那酒楼的招牌了,可我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朋友说的故事所吸引。
“那后来呢?”
“后来迫于生机,姜夔不得不离开合肥,此番情缘似乎也就自此作罢,流离间的姜夔连梦中也时常与这对姐妹相会,所以才会留下了‘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这类的词句吧。”
掀开门帘,酒馆的装潢尽收眼底,是家颇具格调与品味的门店。
“嗯,提前预订过了,两位。”
朋友出示了下单的二维码后,服务生便领着我们向预定的位置走去。
朋友和我走在后面,突然,他小声对我说;“不过,刚刚那个故事还并没有结束,据传后来宋金交兵之际,有一次合肥城被金兀术所破,姜夔于千里之外赶回合肥,到赤阑桥畔探望俩姐妹。殊料却遭到姐妹的白眼。她们认为大敌当先,身为七尺男儿自当献身报国,又何来闲心顾及儿女情场呢?姐妹的坚决终于敲响了姜夔,他即刻辞别,参军杀敌,后来几经辗转随军重新收复了合肥。只是再度回到赤阑桥时,已是桥毁楼空的萧瑟之景。”
朋友选的位置靠窗,借着窗户,城市一隅的夜色遍览无遗,我竭力向远处看去,悠悠的赤阑桥似乎能够渐望见一点轮廓。
“那位老教授说,姜夔后来打听到,姐姐在金兵破城之后,不甘受辱,杀死一个小头目之后,便跳河自尽了。”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我缓缓开口道,“这也姜夔的词句吧,我早些年便读过,只是一直没有与合肥,与赤澜桥联系起来。”
佳肴陆续登陆桌面,酒馆此刻正播放着轻缓却悠扬的歌曲,朋友与我同时举杯。
“无论如何,为了这个故事,咱们还是得好好的喝一杯!”
夜色更加深沉,月光不知不觉倾洒下来,落在掩映于城市之中的赤澜桥上,像是冥冥之中为它披上了一份朦朦胧胧的神秘薄纱。
今朝把酒对饮,旧桥边,佳人已去。